top of page
外耳道真菌病
外耳道真菌病|中醫 外耳道皮膚的真菌感染稱外耳道真菌病,也稱為真菌性外耳道炎。好發於潮濕溫暖環境和地區。相當於中醫的”耳帳癢”病。 致病真菌以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等常見。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污水進耳,中耳炎膿液刺激,習慣性挖耳等,導致局部皮膚抵抗力減弱,或長期濫用抗生素,導致局部菌群失調,均可發生外耳皮肤的真菌感染。 不同類型的真菌感染,其病理改變可有差異。如曲霉菌可引起外耳道皮膚充血或濕疹樣變,但不侵犯骨質,無組織破壞;念珠菌感染早期以滲出為主,晚期為肉芽腫及灰白色的微小膿腫形成;毛霉菌可侵入血管,引起動脈炎和血栓形成,導致組織缺血壞死。 中醫病機: (1)濕熱侵耳,身居潮濕溫暖環境,若污水入耳,或習於挖耳,耳道肌膚受損,衞表不固,真菌挾濕熱之邪乘虛而入,鬱於耳道肌膚,發為本病。 (2)虛火灼耳,久病傷正,或素體虛弱,肝腎不足,耳道肌膚失養,且陰虛火旺,挾真菌上炎耳道肌膚,發為本病。常見症狀體征為耳癢,或伴耳脹痛不适,聽力下降,耳鳴。外耳道皮肤覆蓋一層灰黃色、褐色或白色霉苔。 中醫辨証: (1) 濕熱侵耳証, 耳內奇癢難忍,耳脹不适,甚則耳部疼痛。耳道肌膚潮紅、肿脹、滲液,霉苔物多。常用消風散或萆薢滲濕湯加減。 (2)虛火灼耳証,耳內作癢,耳脹痛不適,病程纏綿。耳道肌膚潮紅、增厚,分泌物不多。常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外耳道真菌病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