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病案分享
濕疹|中醫 張男,64歲,患者有多年濕疹病史,經常發作,下肢皮膚容易乾燥、發紅、瘙癢,且症狀會逐漸擴散。曾經使用過西藥、中成藥或外用膏藥治療,症狀反覆,經朋友介紹到診所尋求治療。 初診﹕雙下肢皮膚紅腫伴瘙癢3周余,納食一般,口渴,尿黃,大便日行2至3次,大便質稀溏,入睡困難,每晚痕癢致醒,睡眠質量差,舌苔白厚膩,脈滑數。 根據病人的症狀及舌脈,診斷為下肢濕疹,濕熱浸淫證。中醫認為,濕疹是由體內濕熱積聚、氣滯不暢、濕熱阻於肌膚所致。 治法:清熱燥濕,袪風止癢,健脾固本。方藥:龍膽瀉肝湯合除濕胃苓湯加減。常用藥物:龍膽草、連翹、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當歸、車前子、澤瀉、甘草、牡丹皮、蒼術、厚朴、陳皮、茯苓、薏苡仁、白鮮皮、地膚子等等。 方中龍膽草清下焦濕熱;黃芩、梔子苦寒瀉火;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生地、當歸滋養肝血;柴胡疏暢肝膽之氣;蒼術、厚朴、陳皮、甘草燥濕運脾。諸藥配伍,共奏清熱燥濕,袪風止癢,健脾固本之功。 二診: 在治療一周後,患者的下肢濕疹症狀明顯改善,雙下肢皮膚紅腫減輕,納食一般,略口渴,尿淡黃,大便日行2次,大便質稀,入睡一般,每晚痕癢程度減少,睡眠質量較前好,舌苔白薄膩,脈滑略數。 根據病人二診的症狀及舌脈,調整了治療方案: 治法:清熱燥濕,袪風止癢,健脾滲濕。方藥:龍膽瀉肝湯合參苓白朮散加減。常用藥物:龍膽草、連翹、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當歸、車前子、澤瀉、甘草、牡丹皮、白術、扁豆、薏苡仁、人參等等。 方中龍膽瀉肝湯加減以清下焦濕熱,袪風止癢。參苓白朮散加減以健脾滲濕,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減少濕邪的產生,以固本培元。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病情得到控制。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綜合而多樣,既可以從整體角度調理體質,又可以局部治療症狀,以達到治療濕疹的目的。對於患有濕疹的人來說,除了尋求中醫治療外,還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調節,保持良好心情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注意戒口,預防濕疹復發。 註: 以上資料僅為參考,在任何情況下皆不能代替註冊中醫師及醫生的意見。如有疑問,可先諮詢註冊中醫師及醫生的意見。 # 濕疹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