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六淫」病因與調攝(四):暑淫

劉凱儉醫師



科普|中醫


今期文章主要論述暑淫特點與相應的調攝。

 

暑淫特點:


(一)暑為陽邪,其性炎熱

暑在盛夏,故其性炎熱。反映在致病時的實火炎熱症狀,例如:面赤發熱、心煩急躁、小便赤、舌紅絳等。而熱可煎熬津液,故可致津傷,表現為渴喜冷飲、尿少、舌乾苔少等等。


(二)暑性升散

暑淫為病,有上升、發散的傾向。上升指容易侵犯人體的頭面部,熱擾頭腦元神清陽之府、心神則可表現為心煩,甚或神昏。發散指易於導致肌腠開泄(汗孔打開)繼而大汗出而致津傷。


(三)暑多挾濕

暑在盛夏,往往多雨,環境潮濕悶熱,所以暑濕常相兼為病,香港位處沿海更為明顯。若暑被(寒)濕阻遏,則容易出現身重脘痞,納呆嘔噁,便溏等症。

 

由於暑熱灼津、又致大汗出而氣隨之外泄,所以可致津不載氣、氣隨津脫。從而導致氣虛,出現頭暈氣短,神疲乏力等症;甚至氣脫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

 

基於上述特點,日常生活中當注意以下事項:

避暑—留意天文台發出的天氣警告、穿着淺色和通爽的衣物、注意補充足夠水份、避免劇烈運動大汗出(戶外活動時間以早上日出後或下午近暮為宜)、保持室內通爽涼快。


避寒濕困阻—汗出時不要驟飲大量冷飲或進入冷氣明顯的環境、少吃生冷肥甘食物、少用風扇/冰巾/濕毛巾掛脖。

 

暑淫致病時,可用人參葉5克(或西洋參3克)、蘆根12克煎湯代茶飲用以清暑益氣生津利濕。若是暑氣為寒濕阻遏,可以服藿香正氣水。


溫馨提示:如有任何疑問,請向中醫師諮詢。


#科普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Komentarz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