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中醫養生
- 江秋怡醫師
- Feb 27
- 3 min read

養生|中醫
踏入二三月春季,在香港必定經歷回南天,一年當中濕度極高的一段時間。回南天不單令衣物難乾,牆壁滴水,白霧茫茫,亦會為身體帶來影響。在中醫角度,回南天屬於濕邪較重的時期,容易影響脾胃運化,導致各種不適。因此,便要了解如何透過飲食調攝、日常作息來適應和預防回南天濕邪對身體的影響。
回南天對身體的影響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工作繁重壓力大,作息飲食不節,大部分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脾胃功能欠佳,氣血不足。當正值回南天的時候,容易因濕氣過重而出現「濕困脾胃」的情況。脾胃功能欠佳,氣血不足,身體水濕代謝差,當外在環境濕邪過盛,脾胃不能及時運化水濕,導致濕邪困在脾胃以及全身,繼而出現以下症狀:
1. 身體困重、精神疲倦:濕邪屬陰邪,易傷陽氣,遏阻氣機,影響氣血運行,困着全身,因此出現一大早起床時全身重重墜墜,即使已經睡夠8小時,仍然覺得困倦欲睡。
2. 腸胃不適:濕邪困滯於脾胃,影響腸胃消化功能,容易有胃腹脹悶、飽飽滯滯、食慾不振、大便黏爛、腸鳴肚瀉等症狀。
3. 關節痠痛:素氣血不足或關節舊傷,氣血運行較差,濕邪易於入侵,滯留肌肉關節,壅阻經脈,不通則痛,導致周身關節痠痛重墜、甚至僵硬腫脹。
4. 皮膚問題:本身有內熱或濕重,因回南天影響,使濕邪浸淫肌膚,誘發濕疹、痤瘡等皮膚問題。
飲食調攝:
由於回南天濕氣重,脾胃運化失調,飲食上要特別注意。
1. 避免/少食的食物
- 生冷寒涼食物:凍飲、豆漿、沙律、刺身壽司、西瓜、香蕉、火龍果等,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功能。
- 肥甘厚味、黏膩食物:肥肉、糯米、奶制品、甜品、醃製品、加工食品等,助長痰濕,停滯於脾胃,加重濕氣。
2. 適合的食物
- 健脾胃食物:白扁豆、薏苡仁、茯苓、白朮、蓮子、芡實、淮山、五指毛桃、生薑等。
- 祛濕食物:赤小豆、薏苡仁、冬瓜、玉米鬚、黑豆、土茯苓、粉葛、老黃瓜、節瓜等。
3. 食療湯水
- 粉葛赤小豆土茯苓湯:
粉葛600g 赤小豆20g 土茯苓30g 白扁豆15g 陳皮1塊。煲2小時左右。
可清熱除濕,利關節,適合回南天時濕疹發作或關節痛。
- 五指毛桃健脾祛濕湯:
五指毛桃30g 茯苓15g 淮山20g 蓮子15g 薏苡仁20g 陳皮1塊。煲2小時左右。
可健脾益氣祛濕,適合回南天見胃腹脹悶,食慾不佳,神疲身重,大便黏爛。
- 生薑陳皮茶:
生薑3片(如5元硬幣大小) 陳皮半塊。煲15-20分鐘。
可健胃除濕散寒,適合偏寒濕,手足易冷,畏寒。
日常作息調攝:
1. 適量運動:運動後出一身薄汗,使氣血流通之如,亦可幫助身體排走濕氣,如慢跑、八段錦等,但避免過激運動,以免出汗過多導致氣陰兩虛。
5. 良好作息:減少熬夜,三餐定時,避免過飢過飽,一般以七分飽為度,以免損傷脾胃。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壓力影響脾胃運化功能。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特殊體質,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