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大便不調病案一則

  • 朱雪怡醫師
  • Apr 29
  • 2 min read



大便不調|中醫


女,24嵗,2025年3月15日。


患者大便不調10年,時瀉時秘,加重1個月。飯後即欲大便,情緒緊張亦作,腹痛腸鳴,便質黏溏,不臭,噯氣,偶覺上腹脹滿,勞後則疲憊甚,納可,無口乾,無口淡,脈滑數而軟,舌邊有齒印,色淡紅,苔白略厚,上有泡沫。


愚辨為中氣不足,脾濕偏盛,木陷土中,先擬升陽除濕湯加減,升陽舉陷。

蒼朮、柴胡、羌活、防風、升麻、六神曲、澤瀉、炙甘草、陳皮、麥芽、茯苓、山藥、連翹、白扁豆。


3月23日,就診其他醫師,服上方5天後,近1周大便2天一行,成形,腹痛少,胃安,口乾少,神可,寐可,畏寒畏風。經行便溏,無血塊。予以參苓白朮散合痛瀉要方加羌活。


4月6日,就診其他醫師,服上方5天後,大便偶溏,他症如前。予以完帶湯加枳殼、防風、羌活、連翹、麥芽、六神曲。


4月21日重配初診藥方,囑其抽空面診。


4月26日,患者服藥後大便每日一行,成形味臭,時覺腹痛,飯後偶作腹痛腹瀉,經期加重,於人多之處亦欲作便,無口乾,雙脈滑,右脈按之無力,右關虛大。舌大,邊有齒印,色淡尖紅,苔白略厚。效不改方,前方再進。


但患者中虛已顯,向其叮囑此方不可長期服用,需抽空覆診,隨證調補脾胃。


本案患者泄瀉之病已有10年之長,飯後作泄,勞後加重,畏風畏冷,中氣不足,衛外不固,兼有脾濕。又焦慮緊張、人煙稠密則加重,中虛木賊,木氣下陷。服升陽除濕湯,其症得緩,服參苓白術散、痛瀉藥方、完帶湯,其效略減。愚以為因升陽除濕湯以風藥為主,較之參苓白術散、痛瀉藥方、完帶湯更俱升舉之力。然前醫顧護患者本虛體質,亦不無道理,且加入羌防。故愚以為升陽除濕湯非長久之法,或改升陽益胃湯以望更佳,升展陽氣,祛風除濕。及後考慮以補中益氣湯善後。如情況許可,患者亦需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大便不調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コメント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