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有關腸道常見問題答疑

  • 許慧玲醫師
  • Apr 29
  • 2 min read



腸胃病|中醫


關於臨床上常見的腸胃病,經常會有患者對以下問題十分有興趣,就此機會總結患者經常問的問題,與大家分享。


1 慢性腸胃疾病在中醫的角度上是否不僅是腸胃的問題?

中醫強調「臟腑相關、整體觀念」,腸胃問題並非只是消化系統本身的問題,往往與其他臟腑功能失調有密切關聯。比如腹脹還與肝、腎相關,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情緒壓力等會導致肝氣鬱結從而影響脾胃的運化,導致氣機不暢,引發腹脹;年老體虛,腎陽虛弱,水液運化失常,容易水濕內停,導致腹脹。便秘亦與肺、肝、腎相關,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虛弱或肺氣不宣,影響大腸傳導功能而便秘;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可影響腸道蠕動,導致氣滯便秘;腎虛則津液生化減少,腸道失於濡潤而便秘。


2 中醫解釋情緒與腸道的關係?

中醫認為「肝主疏洩」,情緒的壓抑、焦慮、憤怒都會導致肝氣舒暢失司,肝氣鬱結,而肝鬱橫逆犯脾,影響脾胃的正常運行,表現為腹脹、腹痛或腹瀉;「脾在志為思」,思慮過度會耗傷脾氣,導致運化失職,出現食慾不振、腹瀉。


3 長期食西藥胃藥,可以同時飲中藥調理嗎?

當然沒有問題。臨床上非常多患者需要同時服用中西藥,只要隔開時間就可以,一般建議中西藥服用時間隔開1-2小時。譬如胃病患者,服抑制胃酸藥的同時,都會尋求中醫治療,醫師會根據從中醫角度開適合病症的處方,同時會加入海螵蛸、浙貝母、牡蠣等可抑制胃酸的中藥,加強治療。


4 有哪些食療可以幫助腸胃功能?

脾胃虛弱、易腹瀉的人群,可嘗試用淮山、五指毛桃煲湯水,可補氣健脾,提升腸黏膜吸收能力,調節腸道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易腹脹的人群,可以嘗試用陳皮煲水,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氣體排出,改善腸道的局部循環,防止食積。


5 有什麼常見的穴位可以處理腸胃問題?

胃虛型的胃痛,可以順時針按足三里穴,達到止痛的效果;由情緒引起的胃痛,可以嘗試逆時針按太衝穴,都可以止痛。


 #腸胃病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