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中醫
「余醫師,我早兩日打完針之後暈得多咗好多。」患者低聲緩步行入診室,並一手扶著椅背,一手扶著枱邊慢慢坐下來。
她是一名年約65歲的女士,早在大半年前亦曾經突然出現頭暈虛浮的情況,入急診打止暈針亦未有明顯緩解,轉而來到中醫診所求醫。當時她的頭暈表現為脾腎陽虛,濕濁內蘊,上擾清竅,處方健脾補腎助陽,化濕開竅的中藥一周後頭暈全消。及後,她亦曾經因為有一兩次因睡眠不足或飲食問題,而有少量頭暈初起的症狀時便立即前來就醫。但這一次見到她,眼神比以往明顯呆滯,動作緩慢,聲低氣弱,感覺到她的不適較之前嚴重。
細問之下,原來她約三天前接種第二針疫苗,接種後當日還未感到身體不舒服,但第二日晨起便覺得頭暈症狀浮現,並且逐漸加重,她擔心是否因疫苗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因此到公立醫院急診求診,經過心電圖、抽血、X光等檢查後都無發現異常,院方排除因疫苗副作用導致頭暈問題,處方一些止暈藥便著患者回家休息。服食止暈藥一日後,她未有感到頭暈減退,便前來求醫。因為患者素體脾腎虛弱,所以按照她的症狀,處方中加強了補腎助陽化濕的中藥。服藥一周,頭暈減退程度不明顯,期間,她更曾因擔心身體狀況再次到公立醫院急診求診,檢查結果同樣無異常發現。這次覆診的處方,在補腎助陽的藥物上更著重補氣健脾的藥物,如黃蓍、白術、茯苓等。三日後覆診時,她的聲量較有力,動作亦較靈活,坐下後高興地說頭暈已經減輕了一半。效不更方,再處方三日中藥後回診,頭暈基本上已消退,只是有時較疲倦時會有少量頭暈。
中醫角度而言,頭暈的發生與肝、脾、腎三臟關係密切,可由情志、飲食所傷,或失血、外傷、勞倦過度引起,導致氣血虧虛,腎精不足致腦髓空虛,清竅失養,或肝陽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滯清竅而發生。由於各種病因病機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因此臨床上的經常出現虛實夾雜的情況。此外,除了臟腑虛損可導致頭暈外,一些身體結構上的問題也可以導致頭暈,如頸椎病、耳石症等,治療方法亦不盡相同,詳情可向專業人士進一步查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