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中醫
中國人在取名上很有一手。就以痤瘡這個病來說,痤瘡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多少也會遭遇其困擾。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痤瘡發病主因與性腺、內分泌功能失調、皮脂腺分泌過多、毛囊內微生物感染和全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有關。小朋友很少長痘,大多都是青春期才開始出現。而當踏入青春期後,內分泌功能相對不穩定情況下,則容易引起痤瘡出現。而青春痘短短三字就概括出痤瘡的時間和生理特點,所以說這名字取得很好,但這樣說不定只是巧合,不一定是取名取得有多妙。那麼你看,痤瘡又有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別名,那就是暗瘡。
暗瘡,顧名思義,看到暗字自然想到悄悄的,偷偷摸摸的同類詞。說暗瘡,更容易讓人想起那些顏色黯淡,根深蒂固,經久不退令人討厭的痤瘡,而不是顏色紅潤光澤,白色膿頭高高突起,總令人覺得他在下秒鐘就會爆開,洋溢著青春氣息的青春痘。
單單是上面所說的青春痘、暗瘡等不同名字下的不同形象,大家憑想像也知道,痤瘡肯定有不同分類,既然痤瘡分類有不同,自然在治療上亦有區別。香港人常言痤瘡是「熱氣」、是「上火」,來點清熱解毒降火的藥就好。香港遍地都是涼茶鋪,涼茶甚至已經賣到便利店都有,相信許多病人在看病前已經因為深入民心的熱氣概念而自行用過不少涼茶,為何痤瘡仍未退減?
以下陳醫師分享一則近日所治的醫案來說明不「熱氣」的痤瘡,以供諸位思考。
患者女,六七之年,月經已絕數年,訴既往多次行婦檢皆無異常。
近2月起痤瘡頻生,瘡色黯根深,質堅難潰,經久未愈。自服涼茶不效,反增心下痞滿腸鳴。其人惡風而四逆冷,工作壓力大甚則夜寐不馨。脈沉細無力,舌淡白,苔薄白膩。
方用當歸四逆湯合黃芪、白朮、苡仁、法半夏、桔梗、枳殼、柴胡、香附、丹參。三帖。
覆診訴痤瘡大減,未有舉發,根深有減,色黯轉鮮,諸證皆減,效不更方,守方續進。
本病例患者瘡色黯淡而根深,非肺風粉刺之證,用清熱之品固然不愈,而患者又值六七之年,素問謂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三陽脈衰於上,氣血不足,不能榮潤臉容,未屆六七即天癸已絕,亦為佐證。
患者血虛生寒,故時見惡風四逆冷,血虛寒凝,則痤瘡根深難潰。手足厥寒,傷寒論言:「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而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
成氏注本條言:「脈大為虛,以未應下而下之,利因不休也。浮者,按之不足也;革者,實大而長,微弦也。浮為虛,革為寒,寒虛相搏,則腸鳴,與當歸四逆湯補虛散寒」。
另外合用桔梗枳殼,為金匱排膿散及湯,與黃芪白朮等托膿外出。此法源於東洞先生之《類聚方廣義》。其云 :「以此方(排膿散)合排膿湯,名排膿散及湯,治諸瘡癰,兼用應鐘再造伯洲七寶,各隨其證」。又用柴胡、香附、丹參等藥合桔枳,仿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湯,以利氣血,半夏秫米湯安神降逆,諸藥合用,共起養血散寒溫裡透膿之功。
此案與平常之痤瘡有異,如教科書中對於痤瘡的治療,大抵不離肺熱血熱證、腸胃濕熱證、脾虛痰濕證等,誠然上述證型已概括痤瘡之常見證型。然而知常達變,醫師在治病時多要切合臨證觀察所得,若不切合四診所得之資料,只是生硬套用證型方藥,那就有違辨證論治。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