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眩暈的治療

  • 許慧玲醫師
  • Feb 27
  • 2 min read



眩暈|中醫


眩暈是指頭暈目眩,甚天旋地轉或站立不穩,常伴隨耳鳴、惡心、嘔吐等症狀。眩暈的病因多屬虛、痰、瘀三大方面。


1、氣血不足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不足會導致頭目失養而引發眩暈。常見於年老體弱、體虛久病、過度勞累者。此類眩暈多表現為輕微頭暈,或有體位性的頭暈,比如久蹲起身時頭暈、快速臥下時頭暈,伴隨面色蒼白、乏力、心悸等症狀。

2、痰濁中阻

飲食不慎、情志失調、不良生活習慣等導致脾胃失調,痰濕內蘊,阻滯清陽上升,從而導致頭暈。主要症狀包括頭重如裹、倦怠乏力、胸悶、噁心嘔吐,舌苔厚膩。

3、肝陽上亢

由於情志失調或隨年齡增長、房勞過度、久病耗損,導致腎精漸虧,肝腎陰虛無法制約肝陽,從而肝陽亢盛。肝陽過亢則易擾動清陽,導致頭目不清,出現眩暈。此類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基礎病。症狀多表現為頭脹痛、易怒、耳塞耳鳴、失眠多夢等。

4、瘀血阻滯

肝氣鬱滯,氣滯則血瘀,久病或外傷導致血行不暢、瘀血內阻,亦可引起眩暈。此類患者常伴隨頭部局部固定點的 刺痛拒按、面色晦暗、皮膚乾燥、記憶力減退或失眠等症狀。

 

治療方案

1、 中藥治療

屬氣血不足者,常用補中益氣湯;屬痰濁中阻者,常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屬肝陽上亢者,常用天麻鉤藤飲;屬瘀血阻滯者,常用血府逐瘀湯。臨床上疾病多數複雜,多見2-3種病因同時存在的患者。

2、 針灸

根據辨證選穴,常用穴位如百會、足三里、關元、氣海、三陰交、太衝、血海、豐隆,曲池等,調理脾胃,補益氣血,通經活絡。

3、飲食建議

氣血不足者應注重澱粉質的攝入,均衡飲食,可少食多餐;痰濕型患者不建議食用老火湯、海鮮、肥甘厚膩之品;肝陽上亢者應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瘀血型患者忌寒涼食物、辛辣刺激食物。

4、其他建議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症狀穩定時可輕量運動(打八段錦),多梳頭;減少壓力,自我疏導,避免過度勞累導致情緒壓抑和情緒激動。

 

 #眩暈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