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朱衍鋒醫師

胃痛與脅痛病案一則




胃痛|中醫


同一位病人,先後出現胃痛與脅痛兩種不同的症狀,而兩次診症的用藥上只有一兩味的變化,皆能把症狀減輕或消除,體現了中醫的異病同治觀念。

 

女,59歲,胃痛半年,納呆噯氣,右肝區隱痛,口乾偶苦,晨起痰滯,寐易醒,足底熱,大便稍溏2日1行。舌紅,苔薄白,脈弦滑細。

 

診斷為胃痞。肝鬱脾虛證。

 

症候分析: 納呆噯氣、大便溏、痰滯,屬脾胃虛弱夾濕。

右肝區隱痛、寐易醒、脈弦滑,明顯有肝鬱不舒之象。口乾偶苦,為肝鬱化熱。

肝失疏泄,橫逆犯胃,以致胃氣失和,氣機阻滯,即可發為胃痛。

 

治法為疏肝健脾。處方: 柴胡,黃芩,半夏,黨參,北沙參,麥冬,山藥,麥芽,白芍,生薑,大棗,炙甘草,枳殼,白朮。

 

本次為患者第三次覆診,先前胃痛較甚,口苦明顯,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胃痛及口苦均有減輕,今次則改用小柴胡湯善後調理。

 

小柴胡湯與半夏瀉心湯實際上只有兩味藥之差,小柴胡湯君藥為柴胡,故疏肝力量強;半夏瀉心湯則用黃連,苦寒以清上炎之熱邪。小柴胡湯用生薑,止嘔力強;半夏瀉心湯用乾薑,止瀉更好。

 

患者肝鬱之症明顯,右肝區隱痛、脈弦滑,故用疏肝之力較強的小柴胡湯,當中薑棗草同時兼顧虛弱的脾胃,土旺則不懼木氣之犯。

 

最後因患者體瘦,舌苔偏少,故加一些滋養胃陰的藥如北沙參、麥冬、山藥、白芍等,以防柴胡、半夏之溫燥傷陰。

 

藥後胃痛及脅痛均有改善,繼續調理。


#胃痛 #脅痛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