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胃酸倒流一案分享

  • 江秋怡醫師
  • Apr 29
  • 2 min read



胃酸倒流|中醫


男 33歲 2025年3月2日初診

因近數年來受胃酸倒流困擾,故前來求診。病人平素胃口正常,但經常出現反酸,尤其在飲用濃茶、咖啡後加重,伴見胃灼熱,咽脹。時餐後噯酸,無胃脹痛。大便偏乾,日一行。餘無不適。脈弦細滑,舌有齒痕,偏紅,苔少兼見剝苔。

診斷為吐酸。證型為脾虛兼胃陰不足。處方如下:

太子參 18g  茯苓 18g  白朮 15g  甘草 6g  浙貝母 12g  海螵蛸 18g  

陳皮 10g  地黃 15g  玉竹 12g  砂仁 6g  火麻仁 15g  厚樸 12g  

先服3劑再診。

二診時反映諸症改善,反酸不甚,胃灼熱感止,咽脹消,大便可。故效不更方。

 

「吐酸」是中醫對胃酸倒流、胃食道逆流等現代醫學病證的傳統稱謂。主要症狀為胃中泛酸水,可伴見胃胸灼熱、噯酸、咽喉不適、胃痛痞滿等症狀,常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 

 

病人平時飲食作息不定時,工作壓力大,容易損傷脾胃,加上時時飲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品,損耗胃陰。脾胃虛弱,胃陰不足,在餐後、刺激性飲品後加劇,脾胃運化不良,胃陰虧損 ,胃中虛熱上蒸,導致酸液上泛,胃灼熱,影響咽喉。 胃陰不足,津少腸燥,以致大便乾硬。

 

治療上以健脾助運,養胃陰為主。方中用上四君子湯(太子參、茯苓、白朮、甘草),補益脾氣,健脾和中,改善脾胃運化。轉用太子參補氣兼養陰,較人參平和。烏貝散(浙貝母、海螵蛸、陳皮)化痰散結,理氣和中,降逆制酸。地黃、玉竹養胃陰,潤燥生津。砂仁、厚樸行氣消脹,促進脾胃運化,使氣機下行。火麻仁潤腸通便,防止陰虛津少使大便乾硬。

 

二診後病人反酸大減,脾胃運化,胃陰不足情況明顯改善。之後就要靠自己保持良好生常調攝,以防脾胃受損使吐酸反覆。首先要飲食節制,三餐定時定量,以七分飽為度,避免暴飲暴食或空腹太久。第二,要少飲濃茶咖啡酒精,少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第三,餐後避免躺臥,晚餐與睡覺相隔至少2小時。第四,保持心情舒暢放鬆。


 #胃酸倒流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Opmerkingen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