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謝梓軒醫師

虛不受補嗎?


科普|中醫


虛則補之,是中醫的基礎,很符合邏輯,很直接。但為什麼總有些人會「虛不受補」呢?明明身體虛弱,進補後非但沒改善,還出現喉嚨痛、口苦、多夢易醒、肚脹等問題。


首先,你真的虛嗎?有些人容易疲倦,坐久一點就打瞌睡,手腳軟弱無力,吃很少就覺得飽滯,這是氣虛嗎?未必。很多時候這是濕濁內阻所致,俗稱「濕重」。當濕濁內阻,氣行不暢,氣到不了身體各部去推動功能,就會出現各種功能虛弱的症狀。但這是濕太多,而不是氣不足,治療當用化濕,佐以行氣。若勉強補氣,只會使氣滯加重,越補越塞。


其次,你哪裏虛了?有位少年自小瘦弱,父母給他北耆、黨參、當歸、杜仲等進補,卻越補越瘦,更滿面暗瘡、夜夜難眠。虛不受補嗎?不,只是補不得其法,補錯了。補法基本可分四類:氣、血、陰、陽,就像東、南、西、北,方向錯了只會越走越遠。這位少年實為陰虛,但用了補氣補陽的溫燥之品,更進一步耗傷陰津,造成陰虛火旺。治當以瀉火滋陰,先瀉火,解除過補造成的火熱症狀,再行滋補腎陰,治療陰虛的本。


第三,你應該怎麼補?如上所述,要先確定補氣、血、陰、陽,針對方向選擇適合的藥物。補氣多用北耆、黨參;補血多用當歸、紅棗,補陰多選麥冬、熟地,補陽常用杜仲、鹿茸。選藥亦非越強越好,當配合病的輕重。應先以輕劑小補,避免對脾胃造成太大負擔,再慢慢加重用藥。適當時佐以不同的治療方法,或補瀉兼施,或陰陽並補,方可全面兼顧。


「虛不受補」是錯估了身體狀況,而勉強進補造成的反效果,簡而言之就是補錯了。其實調理身體不應盲目追求「補」,「補」只是中醫治病眾多方法中的一種,不見得要比其他方法來得優勝或高效。認清身體狀況,以最適合的方法去處理,才是對身體最好的調理。


#科普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