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梁希敏醫師

風濕唔止風同濕




風濕|中醫


今個盛夏多風多雨,發生了世紀暴雨,除了影響地區水利情況,更不少患者的舊毛病頻頻而生-風濕病。


風濕在中醫角度而言,一般指出現在關節的病症,包括麻痹,疼痛,腫脹,酸楚,僵硬等等。其病症會受外邪影響,除了“風”,“濕”之外,“寒邪”亦會加重症狀。中醫稱之為“風寒濕痹”。


為何天氣變化會影響人體?

首先說一說溫度。溫度下降使肌肉緊張及收縮、減低延展性,影響血液循環,使關節“不通則痛”,輕則酸楚,重則疼痛。寒冷的天氣也可令我們關節內潤滑液的效果減低,導致關節內可活動的角度變差,屈伸時感到僵硬。


濕度方面,濕度高的時候,其實是大氣壓力的降低,是季候風帶來的現象。低氣壓可能使久久未完全消炎的肌腱韌帶加發腫脹,太腫的話會壓迫感覺神經,誘發麻痹的問題。


有位日本醫師佐藤純曾提出,風濕疼痛可能是因人類的自律神經而產生。我們內耳有一個「氣壓偵測器」,當氣壓、溫度、濕度出現變化時,大腦亦會感受到壓力,繼而刺激自律神經,令身體產生不適,甚至疼痛。


西醫的‘風濕病’範圍不同於中醫。根據‘香港風濕病基金會’,西醫指風濕病包括了類風濕,系統性血管炎,骨枯,乾燥綜合症,皮肌炎,紅斑狼瘡,硬皮病,痛風,銀屑病,強直性脊椎炎等疾病。實為多組織/器官疾病,非單指關節。


中西醫治療以上疾病的方法大大不同,在兩方用藥的時候,記得向醫師/醫生說清楚情況,確保能最適當地進行治療。


#風濕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