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
June 15, 2015

足跟痛|中醫
足跟痛的成因有很多,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某些人有足跟痛,懷疑自己足跟骨刺,側位元X光片可顯示跟骨長骨刺,但其實骨刺與足跟痛不一定有關係。事實上,正常沒有足跟痛的人有50%有足跟骨刺;足跟痛的人有60-70%有骨刺。骨刺並不會引起足跟痛,痛消失後,骨刺仍可存在。
常見足跟痛的原因為足底筋膜炎 ,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筋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近處有骨質增生及壓痛。事實上足底筋膜炎並不是一種炎症,而是一種反覆受創而引起的筋膜退化,多影響40-60歲的人,特別是婦女。症狀表現為患者發現在早上醒來或久坐起來時,足跟底出現疼痛,疼痛的程度令一些患者不敢將足跟著地。她們大多是跛行,即行走了一段距離後,疼痛始減輕,但步行或跑步過久時痛楚會再次出現,疼痛在上樓梯時亦會加劇。患有足跟底痛的人大部份都有寛扁腳、高足弓或膝內翻。當她們增加步行或跑步的時間或穿著一些較矮跟的鞋時,潛在的毛病便會出現而引起症狀。當足部過份寛扁時,由足跟底伸延至前掌的筋膜便會受到過份的牽拉,當走動多時,筋膜便會拉傷,引起足跟底痛,這種情況在超重的人較為常見。
中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濕、血熱等因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復感風寒濕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
足跟痛在老年人身上最為常見,因為老年人身體老化,出現肝腎虧虛。可是現代年輕女性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特別是像白領一族,上班穿著時尚款式的涼拖鞋,足後跟部長期暴露,在空調房內易受寒邪侵襲,下班後忙於逛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於足跟長期受壓、運動過度和受風寒,引起足跟脂肪纖維墊無菌性炎症,最終誘發疼痛。所以平時注意足跟部的保暖,避免過度行走或站立,睡前可用溫水泡腳,或對足部予以熱敷,平時儘量選擇穿軟底鞋,至於扁平足者,更要注意避免過度運動,最好還能穿上矯正鞋。
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可選擇祛風除濕、溫經散寒、軟堅消腫、活血鎮痛的中藥浸泡或者是膏藥外敷足部,不損傷皮膚、無毒副反應。食療可選取川芎、當歸各15克,豬後腳一隻。將豬腳與二味中藥燉一小時,喝湯吃肉。通經活血,濡養經絡。
#足跟痛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