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補要謹慎|中醫
部分病人在看完病之後都會問一個問題:醫師,病完感覺身體弱了點補返?
其實進補首先要考慮虛的程度,小補益氣,大補耗氣,對於體質偏弱的人,補充少量性質平和的藥材,可以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增強抗病能力。但如果選擇補益作用過強的藥材,稍不注意就會補過,導致上火。體內代謝過快會消耗人體的津液,使陽氣缺少陰液的承載而反衰,讓身體更虛。
中醫講究整體觀念及辨證施治,補益應有度。平時經常感到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的是血虛,這時補充少量桂圓、大棗、黑米等食物,可以緩解症狀。但像阿膠這類滋膩礙胃的大補之品,吃多了反而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欲,阻礙氣血的生化。
有些人輕微活動後就大汗不止,還有老年人出汗常伴有頭暈、氣短、食欲不振、疲憊等表現,這就是氣虛了。氣虛的人可以選擇黨參、山藥等小補之品,如果選用補氣作用過強的藥材,一旦不對症就容易上火,出現口舌生瘡、流鼻血等症狀。
陽虛的人也需要進補,這類人常常嗜睡多夢、手腳冰涼,可以選擇韭菜、動物肉類等溫和的補陽食材。但如果自行服用烏頭、附子等性質燥烈的藥材,體內之氣不能駕馭,不但不能吸收,反而會讓氣太過而耗散出去,身體更加虛弱。
還有陰虛的常見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燥咽乾、眼目乾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可選用麥冬、沙參、黑芝麻等藥材。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