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腳汗的煩惱
September 30, 2016

汗証|中醫
握手是人與人間溝通的一種方式,代表著友好、信任、鼓勵、和解等正面的含意。在多種關係或場合上需要與別人握手以示友好,如情侶、久別重逢的好友、同事、上司,初相識的人等。有部份人經常手汗腳汗特別多,與人交際應酬時,或會因此避諱握手的禮儀,不但會讓他人感到不悅,更甚者會留下如冷漠、自大、敷衍、傲慢等負面評價。出汗雖然不會導致身體上出現嚴重的疾病,但亦容易引起皮膚病如濕疹、癣、體臭或壓力等問題,所以也是值得我們重視。
西醫解釋及治療: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主要表現為身體兩側比較局限的部位,如手、腳或面、胸等,在受熱、精神緊張、情緒興奮、睡眠、手術後更為顯著。多汗症的病因主要是出汗中樞的反射作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神經系統的其他功能則完全正常。甲狀腺機能亢進、中毒、休克、噁心、情緒波動均可引起多汗症。局部出汗如汗腺機能失調、刺激交感神經、神經損害也可引起多汗症。治療上口服有維他命B1、穀維素、安定片等。如果汗出很多,可適當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魯本辛等抗乙醯膽鹼藥。但是,安定和抗乙醯膽鹼藥有一定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
中醫解釋及治療:
汗出過多在中醫裡稱為自汗,指人體不因勞累、不因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汗出。汗出在不同的部位、時間、顏色、氣味等因素而選用不同的方藥治療,如汗出時兼夾怕風,周身酸痠不適,多由於營衛不和引致。如汗出身熱,煩渴喜飲,脈大有力,發熱時間有規律,則因內有積熱。又如腋下汗出而有臭,胸悶納呆,口苦粘膩,渴不欲飲,身重體倦,小便短少色黃,舌苔黃膩,脈弦數。多由濕熱內侵蘊結於肝膽。又有一日內經常自汗,稍作活動,汗出更甚,氣虛氣短,易感冒,則因於氣虛汗出。
中醫治療自汗的記載悠遠,數千年來累積的經驗,經歷各朝代各醫家不斷完善對自汗的認知與治療方案。在治療方法上更有針對性,尤其對西醫稱原因不明自汗或手術後的自汗效果理想。治療自汗應以中藥等保守治療為主,若效果欠佳方考慮手術或其他治療方案。
#手汗 #腳汗 #汗証 #中醫 #西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