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 (二)
September 30, 2016

養生|中醫
我們先看看黃帝內經說古時健康之人的生活: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從以上的說話,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去改善我們的正氣,以下分別述之。
一、飲食有節
何謂飲食有節?以現代城市人的情況來說第一件便是不要吃太多。我們再看看古代的經典如何說吃:
「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
「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驕恣從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
「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
原來古時標準的富貴人、肥貴人與今天的城市人是無兩樣的,無肉不歡,吃大量的肉,吃肥甘厚味,不停的攝取過量的營養,不但增加脾胃的負擔,還會引致百病叢生。現代人營養太多了,脾胃跟本無休息的時間。好像有些人消瘦,便不停進食,但愈吃愈瘦,其實脾胃已經損傷了,吃太多不但不能吸收,反而進一步損傷脾胃功能。有些人我們勸告不要吃太飽太多,或吃少一點肉類,是「逆其志」、「不合其心」。
我們再看《傷寒雜病論》中感冒時的飲食禁忌:
「禁生冷、粘滑、肉麵、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可以看到所提及的都是難消化,或減低脾胃功能的食物,說明當人生病的時候,實質上應該減少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脾胃的負擔。如進食過多有營養的食物以「補充營養」去抗病,實際上是不合適的。因此,當我們生病,或脾胃功能並非理想的時候,我們更應避免進食過多過飽,以徒添辛苦的脾胃的負擔。事實上,年紀開始愈來愈大的時候,大家都會發現自己的食量愈來愈少,年輕時候隨便自助餐或放題的時光已經不復再,已是脾胃功能減退的一個提示了。
至於坊間於產後進補及小兒進食過多的問題,乃同一道理,日後有機會再說。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