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看尿頻問題?
September 30, 2015

尿頻|中醫
最近遇到不少尿頻的患者,那就說一下尿頻吧。
成人正常白天排尿4-6次,夜間0-2次,次數明顯增多者稱為尿頻。尿頻屬排尿節律紊亂性疾病。
尿頻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
如大量飲水、婦女妊娠壓迫膀胱、氣溫下降、精神因素等。
病理性
如炎症刺激、前列腺增生、結石、異物、腫瘤壓迫等。
其中有不少患者檢查後未見異常,令臨床診療帶來不少困擾。其實從中醫角度,本病發生及發展不僅與膀胱功能異常有關,且涉及寒熱虛實多個方面,更與五臟功能是否正常密不可分。
從中醫角度,什麼原因引起尿頻呢?
肺主氣化、主治節
肺為水之上源,肺主通調水道,肺的宣發和肅降對體內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疏通和調節的作用。肺的宣發不但將津液和水谷精微宣發至全身,而且也將體內的水液不斷向下輸送,經腎和膀胱的氣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體外。
脾主運化水液、升清降濁
脾主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的吸收、傳輸和佈散作用。運化水液即是將吸收的水穀精微中多餘的水分及時傳輸至肺和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液而排出體外。
腎主水、司開闔
《素問•逆調論》稱“腎者水臟,主津液”,是指腎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謝、維持體內水液平衡的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包括兩方面:一是將來自水穀精微、具有濡養、滋潤臟腑組織作用的津液輸佈全身;二是將各臟腑組織代謝後的濁液排出體外。而水液代謝過程的實現,主要依賴腎的“氣化”功能。
心主神明
《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也……故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形與神俱、心神安寧是確保五臟六腑生理正常的基礎;反之,心神不寧,則可危及諸臟腑,致雜證叢生。氣血充於心,養於神,心神安寧,臟腑氣機旺盛有所統攝,則各司其職。氣血虧虛,心失所養,神志紊亂,而使“州都之官”無所主,以至統攝失職而見尿頻。
肝主疏泄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響著氣機的調暢,並有疏利三焦、通調水道的作用。津液的輸佈代謝有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氣機的鬱結也會導致津液的輸佈代謝障礙。
小腸與大腸關係
小腸主要功能為泌別清濁,大腸傳化糟粕,生理上相輔相成,病理上也互相影響。如《金匱要略》所謂“溲數則便堅”,小便愈頻數則大便愈堅硬,大便愈堅則水不留腸中以濡潤而下趨膀胱則小便更頻,互為因果。臨床中經常可以看到尿頻患者多伴有便秘,一般為胃腸積熱所致。觀察此類病人,小便頻數,頻頻登廁,不能自控,化驗尿並無異常,而大便秘結,數日不行,二便一結一頻相互影響。當今社會隨著市民生活水準提高,膏粱厚味胃腸積熱者甚多,此類患者也更容易發生尿頻。
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津液的代謝過程是通過胃的攝入、脾的運化和傳輸、肺的宣散和肅降、腎的蒸騰氣化,以三焦為通道輸送到全身。如臟腑功能異常影響到水穀津液代謝的某個環節時,就會表現排尿異常症狀,包括尿頻。
尿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臨床症狀簡單,但臨證千變萬化,要分清病因及寒熱虛實。此外,治療本病還應注重綜合調治,比如精神調攝、食療、合理運動等,方可提高臨床療效。
#尿頻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