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漱內服治療放射性口腔炎
December 31, 2016

放射性口腔炎|中醫
放射性口腔炎是現代醫學病名,此病是因放射線輻射引起的急慢性口腔黏膜損傷。臨床常見於頭頸部腫瘤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是腫瘤放射治療常見的嚴重併發症之一,現代醫學對此頗感棘手,尚無良策,而患者因此心身狀態和生活量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面對與過往生活習慣的逆轉,在日常生活、情緒意志等方面都面臨種種的挑戰。
基於頭頸部腫瘤患者在接受放療之後,由於口腔組織對放射線的耐受情況不同,可能會出現不同一系列的放療反應,如唾液減少、黏膜充血、糜爛、出血、潰瘍,口乾、吞燥、咽痛、吞咽困難、不思飲食、耳鳴、牙齦鬆動、舌質上的改變等情況。兼之,患者體質各有不同,就算放射線作用於人體後都有不同的表現,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審因論治。
1.含漱內服法意義
凡口腔、咽喉或上焦疾病,用藥汁含漱或含噙,其目的是使藥效能緩緩發揮 。先將藥物煎成藥液後,讓患者先用藥液洗漱口腔,藉藥液與口腔、咽喉黏膜的直接接觸,以清潔患部、解毒祛腐、消腫止痛,起到局部治療的方法,然後再內服發揮全身整體作用,透過諸藥的配伍,相輔相成,切得病機,內外合治。
雖然放射性口腔炎病位只集中於受放射線照射的區域,但口腔位於機體之表,與臟腑經絡有密切關係,口腔疾病可影響臟腑,臟腑的盛衰也可影響口腔復原情況,治其本而愈其表。惡性腫瘤本身已令其臟腑機體紊亂,而臟腑均通過經絡直接或間接地聯絡於口腔,所以可以藉含漱內服法治療全身正虛標實的情況,又可局部治療口腔炎的情況。
2.病因病機
放射線在中醫學認為是一種火熱之毒,耗傷人體的正氣,令患者熱毒內盛,損傷津液,灼津爍血,傷陰耗氣,氣血損傷,脾胃失調,肝腎虧虛。由於患者多數以火熱內盛為標,津液受損等正虛為本,治療時需注意標本兼治。放射治療對機體的損傷及病因病機會隨治療時間與放射劑量而改變。
(一)熱毒傷陰
症見:咽喉燥痛、口腔糜爛、鼻衄鼻塞、口乾口苦、照射野皮膚紅腫熱痛、大便乾結,小便赤少,舌紅苔黃或薄黃,脈數或細數。
(二)肺胃陰虛
症見:口咽乾燥、口渴喜飲、乾咳少痰或痰少而咯痰不暢、聲音嘶啞、夜寐盜汗、午後潮熱、乾嘔或呃逆、食不知昧、納差食少、大便乾結、小便短少、舌紅少苔,脈細數。
(三)痰瘀氣滯
症見:照射野皮膚出現纖維樣改變而出現頸部活動不利、麻木僵硬、感覺遲鈍、張口受限、口咽粘膜潰爛疼痛、吞咽困難,舌暗苔膩、脈弦或滑。
(四)氣血虧虛
症見:精神不振、頭暈倦怠、消瘦、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蒼白、心悸怔仲、食少納呆、口淡無味、腹脹便溏,舌淡,脈細。
3.治療大綱
治療此病不能單以清熱或滋陰為主,清熱時要顧護陰液, 以防陰液耗損,令內熱更盛;滋陰時要兼以清熱,以免熱盛加劇傷陰,重視氣血的運行,滋陰太過又會防礙脾胃的運化,腫瘤患者本身脾胃已虛,如再損傷正氣,則生化乏源,補養氣血與清熱解毒須同時進行,用藥切勿過於寒涼而凝滯氣血,注意邪正輕重的問題,重視兼夾症的治療。對腫瘤患者的處方用藥除應該以辨證施治為主外,還應結合現代藥理研究的結果,加以分析利用。在頭頸部放療中,配合應用中醫藥預防和治療放射治療所導致的口腔黏膜損傷,可使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放療,而且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
#放射性口腔炎 #含漱內服法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