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罐|中醫
提到拔罐,大家可能會想起背部一個又一個的圓形罐斑,其實拔罐療法就是以各種罐子為工具,利用燃燒或者擠壓的方式造成罐內負壓,從而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的現象,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一般會選擇適當的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如頸部、肩部、背部、腰部位置作拔罐。若體位不當、移動、骨骼凸凹不平,毛髮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皮膚顏色你要知
紫黑色:罐印顏色愈深,代表越氣血不通,肌肉越緊張,所以令到瘀血聚集,特別是體力勞動一群。除此之外,寒邪也會令皮膚出現紫黑色。但假如用過大吸力或留罐時間過長,往往都會製造出類似的瘀黑罐斑,所以一般只留罐10分鐘左右。
紅色:皮膚紅腫熱痛,是熱邪所致。
淡紅色/淡色:病情較輕。
灰白色:皮膚表面無皮色變化,觸之不溫,多屬虛寒證。
沒有罐跡:拔罐後沒有罐跡或起罐後立即消失,恢復常色者,則多提示病邪尚輕。
水點:濕重、水腫、肥胖患者罐上會較易出現水點。
斑塊/紫點:血行不暢,內有瘀血。
皮膚微癢:罐斑位置痕癢代表內有風邪。
至於罐印何時消散,就要視乎體質,一般一星期左右。
注意事項
1、拔罐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2、拔罐後不要立刻洗澡,尤其是冷水澡,待一小時後才沐浴。
3、同一部位,不可天天拔罐,一般要待上一次罐斑消退後才再拔罐。
4、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佈部位,不宜拔罐。高熱抽搐、嚴重皮膚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5、拔罐過程中若出現頭暈、胸悶、噁心嘔吐、面色蒼白等現象,處理方法是立即起罐,必要時可以喝溫開水或溫糖水。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