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羅敏婷醫師

消渴病

消渴病|中醫

消渴病|中醫

消渴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徵的綜合病證。若行化驗檢查其主要特徵為高血糖及尿糖。根據臨床表現,消渴病與現代醫學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消渴的病因病機 中醫理論中,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素體虛弱等因素均可導致消渴。該病的病機特徵是陰虛燥熱,即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病變部位在肺、胃和腎,而以腎臟的病變為重,一般可分為上、中、下三消。如患者肺燥陰虛,津液失於滋潤,則會出現口乾舌燥、煩渴多飲,為上消;若患者胃熱熾盛,腐熟水穀的能力過盛,則會出現多食易饑,為中消;若患者腎虛精虧,不能約束小便,則會出現尿頻量多、尿濁如脂膏,為下消;消渴病日久,則易發生以下兩種病變:一是陰損及陽,陰陽俱虛,其中以腎陽虛及脾陽虛較為多見;二是病久入絡,致血脈瘀滯。消渴病是一種病及多個臟腑的疾病,可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且陰虛內熱,耗傷津液,亦使血行不暢而致多種併發症的發生。消渴是一種常見病,近年來其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中醫藥在改善症狀、防治併發症、提高患者生活品質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消渴的中醫治療 研究顯示,中藥對改善糖尿病之多飲、多食、多尿等症狀,效果很好,亦有多種有降糖效果的中藥,如人參、黃芪、白術、茯苓、黃精、山藥、葛根、白芍、地黃、枸杞子等,根據辨証論治,消渴症可分為以下證型﹕

1.上消-肺熱津傷型 主要臨床表現:以口渴多飲為主,並伴有隨飲隨渴,尿頻量多,舌紅少津,苔薄黃而乾,脈數等。治療應以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為主。

2. 中消-胃熱熾盛型

主要臨床表現:以多食易饑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體消瘦、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脈滑數有力等。治療應以清胃瀉火、養陰增液為主。

3. 下消-腎陰虧損型 主要臨床表現:以尿頻量多為主,並伴有尿濁如脂膏,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口唇乾燥,大便乾結,皮膚瘙癢,舌紅,少苔,脈數等。治療應以滋陰補腎、潤燥止渴為主。

-消渴的飲食 治療消渴病應飲食療法與鍛煉相結合,在治療過程中,飲食療法、運動鍛煉與藥物治療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許多糖尿病患者飲食不合理,存在著“四高三低”的特點,即高糖、高脂、高蛋白、高鹽,低鈣、低纖維素、低維生素,沒有採 用寶塔型的食物營養模式。適當節制飲食、少食多餐,既可控制餐後血糖過高,還能減輕胰島細胞的負擔。當患者腎功能尚好時,為了保持其精力、體力、免疫力,防止消瘦,可適當提高蛋白質的比例,降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以改善糖耐量和免疫功能。

消渴患者飲食應遵從以下幾點﹕

(1)宜多食蔬菜,多食粗纖維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類、綠葉蔬菜、白菜、綠豆芽、黃瓜、芹菜、番茄等;多食用蛋白如:瘦肉、蛋、奶、魚類;選用植物油,少進動物內臟類食物等。

(2)宜少食多餐,以保護胰腺和防止低血糖;少進食根莖類蔬菜如:馬鈴薯、白薯、山藥;避免進食過量水果。

(3)不宜辛辣、甘肥、及含澱粉多的食物,以免助生內熱,灼陰傷津。

(4)不宜飲烈酒,以免助熱傷陰。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