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曾楚欣醫師

黃褐斑


黃褐斑|中醫

黃褐斑|中醫

黃褐斑是一種面部見有對稱而局限性淡褐色至深褐色的色素沉著的皮膚病,又名「肝斑」、「黑斑」、「黧黑斑」。皮損多為淡褐黑色,形狀不規則,常對稱分佈於額眉、頰、鼻、上唇等顏面部皮膚,亦可單側發病,一般無自覺症狀及全身不適。臨床多見於中青年女性,但男女均可發病,男性患者約估一成,有研究發現多與遺傳有關。

西醫認為其主要成因是由於血中雌激素水準高,與女性月經紊亂相關。而黃褐斑亦可屬生理反應,常見於妊娠十二至二十周後的女士,一般分娩後會漸漸消退,但下次妊娠時可再發,故稱為妊娠性黃褐斑。另外,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濫用化妝品、長期日光照曬的人士也會較易出現黃褐斑。一些慢性病患者,如癌症、結核、肝病患者等,也有可能伴見黃褐斑。

中醫古籍《諸病源候論》提到:「面黑皯者,或臟腑有痰飲,或皮膚受風邪,皆令血氣不調,致生黑皯。」而《外科正宗》則論及:「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朝服腎氣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漸退。」《肘後備急方》亦記載「去黯方」等治療黃褐斑的方子。《太平聖惠方》則認為:「婦人月水久不通,年月深遠,面上皯黯……此由凝血在臟,熱入血室。」而《聖濟總錄.卷第八十九》提及:「女人子臟久冷,頭髮疏薄,面生皯黯,風勞血氣,產後諸疾,赤白帶下。」概括而言,中醫認為黃褐斑之形成與風、寒、血虛、血熱、痰飲、腎陰不足相關,臨床多見有肝鬱氣滯證、肝腎不足證、脾虛濕蘊證及氣滯血瘀證,隨證治之。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