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中醫
初夏是夏季的第一個月,農曆四月,氣溫雖然開始回暖,但一陣大雨,一陣日曬,上蒸下濕,濕氣與熱邪相互結合,天氣還是忽冷忽熱,仍需要多加注意保暖,俗語所謂:「未食五月糉,寒衣不入櫳」,如果初夏準備不足,步入夏天時,暑溫挾濕,身體難免容易不適,例如胸悶身重、口乾苦不欲食等。
建議起居調養
人的作息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季陽光普照,草木茂盛,人應該順應自然,多接觸陽光,宜較晚入睡,提早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更可以充分利用夏季旺盛之陽氣,「冬病夏治」,改善體質,如:進行天灸等治療。
「暑易傷氣」,炎熱天氣會促使汗出疏泄太過,耗氣傷陰,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惡心,甚至昏迷。所以,應避免在烈日熾熱的時間進行勞動或體育鍛鍊,並注意加強防護,補充水份。午飯後可在陰涼通爽處小睡片刻,既可避開暑氣,亦可消除疲勞。
夏日炎熱,皮膚腠理開泄,易受暑濕之邪侵襲,睡眠時扇類送風過度則易感受風邪,夜晚在外露宿則易感受寒邪,應避免長時間逗留在與室外溫差過大的地方。例如:夏日天熱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換,久穿濕衣或穿剛曬過的衣服都易使人得病。
五行中,夏季屬火,與心相應,因此夏季養生應重視心神及心臟的調養,盡量保持心平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多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有利於氣機的通泄;多進食養心之品,宜清淡又富有營養、易消化。
建議運動調養
夏天運動鍛鍊,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鍛鍊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廣播操等緩慢持久之運動為佳,劇烈運動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過,不僅傷陰,也損傷陽氣,因此夏天不宜做過份劇烈的運動。如出汗過多出現眩暈欲吐,可適當飲用補充飲品、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湯,切不可急速飲用大量涼開水;另外運動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沖頭或沐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重病,尤其是過敏體質人士,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症皆多發作於春夏兩季。
建議飲食調養
五行學說認為夏時心火當令,心火過旺則克肺金,肺氣受傷會令排汗異常,耗氣傷陰。苦味食物性屬寒,所以味苦之物能泄心火,養心氣而調節肺氣。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曾說:「心火太過,則為躁越,故急宜食咸以軟之。蓋咸從水化,能相濟也。心欲軟,故以咸軟為補。」故宜食苦味清心火,酸、甘味同食以生津養陰,食咸味以補心。陰陽學說認為,夏月伏陰在內,人身外熱內寒,飲食仍不可過寒,如《頤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心主表,腎主裏,心旺腎衰,即外熱內寒之意,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則猶可,貪食定必寒傷脾胃,令人吐瀉。各種消暑食物,如西瓜、綠豆湯、烏梅赤小豆湯,同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凍飲用。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夏季腸道疾病多有發生,因此需講究飲食衛生,慎防「病從口入」。飲食可適量進食清涼祛濕之品,如冬瓜、薏苡仁、綠豆等。夏季要以清補為主,應選擇鴨湯(去皮及去脂肪)、烏雞或鴿子湯,如果骨湯、老母雞湯這樣溫補的湯,就未免太滋膩了。從中醫的角度來講,進補應遵循“四季五補”之道,即春季補肝、夏季強心健脾、秋季潤肺、冬季補腎。「暑傷氣」,故除祛濕之外,亦可考慮服用甘平補氣之品,如山藥、白朮、生甘草等。
夏季飲食注意
宜多吃:粳米(白米)、糯米、小米、薏苡仁、白扁豆、白菜、紅薯、南瓜、蘑菇、蘋果、蓮子、紅棗、栗子、豬肉、鯽魚、龍眼、雞肉、白扁豆、綠豆、西瓜、甘蔗、山楂、草莓、桑椹、葡萄等具有解暑化濕、止渴生津作用的食物。
宜少吃:羊肉、狗肉、韮菜、芥蘭、花椒、肉桂、人參、白酒等辛辣、溫熱食物;生冷、肥甘油膩亦不宜;盡量避免進食各種「發物」,如蠶豆、牛肉、鵝肉、酒、蝦、蟹、海鮮、辣椒、濃茶等,,特別是過敏性體質人士。
以下有數個食療供大家參考:
1. 冬菇雞肉蛋花湯
材料:冬菇100g,雞肉300g,雞蛋3隻,即食紫菜絲20g,薑2片,薑汁、麵粉、鹽、糖、麻油、蔥花各少許,沸水3-4碗
做法:將冬菇洗淨浸發後,擠乾水份切幼絲,加薑汁、糖、麻油醃10-15分鐘後蒸至八成熟備用;取2隻雞蛋打成蛋漿備用;雞肉洗淨刴成泥狀後依次序加入蛋1隻、鹽、糖、麵粉、麻油拌勻,醃15-20分鐘;熱鍋下油,爆香薑片,將雞蓉以武火快炒5分鐘,撈起薑片,加入冬菇絲炒勻,倒入沸水,轉文火煮25分鐘,倒入蛋漿,熄火加紫菜絲、蔥花及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脾益氣,補陰潤燥
參考出處:《家用食療補養大全》
2. 冬瓜鰱魚湯
材料:冬瓜500g,鰱魚1條,生薑4片,蔥段、黃酒、鹽、糖、油、胡椒粉各適量,沸水2000ml
做法:將冬瓜去皮去瓤,洗淨抹乾切薄片備用;鰱魚去內臟及鱗片,洗淨,內外完全抹乾;熱鍋下油,加薑片煎香,下鰱魚以武火煎至兩面金黃,灒酒,依次序加入沸水、冬瓜片、蔥段、鹽、糖、胡椒粉,武火燒沸後,轉文火煮1小時即可。
功效:益氣利水,清熱解渴
參考出處:《家用食療補養大全》
建議藥膳(一人份量)
3. 制首烏煮雞蛋
材料:制首烏50g,雞蛋4隻,生薑3片,蔥3條切段,黃酒、油、鹽各少許
做法:將制首烏洗淨抹乾,切小塊;小鍋內放首烏塊及適量水、薑片、蔥段、黃酒、油、鹽,以武火燒沸後,轉文火煮1小時,下雞蛋煮至勻七成熟,撈起浸冰水,去殼回鍋續煮2分鐘即可,吃蛋喝湯。
功效:補腎填精,益氣養血
參考出處:《家用食療補養大全》
4. 燕麥奶羹
材料:燕麥粉50g,雞蛋1隻,鮮牛奶200ml 做法:將燕麥粉放小鍋內,加清水適量煮成稀糊,下雞蛋熄火攪勻,倒入牛奶即可。 功效:固表止汗,養陰補虛
參考出處:《家用食療補養大全》
5. 絲瓜花蜜飲
材料:乾絲瓜花10g,蜂蜜適量
做法:將絲瓜花洗淨放瓷杯內,加入沸水沖泡10分鐘,隔渣後加蜜糖調味即可。
功效:清肺解毒,補中潤燥
參考出處:《中醫飲食營養學》
*食療不能代替藥物治療,以上資料只作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