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中醫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過敏性毛細血管和細小血管的血管炎,引起血液和血漿外滲至皮下、黏膜下和漿膜下而出現皮膚或黏膜損害。本病好發於下肢、臀部,尤以小腿伸側為主,呈對稱分佈。臨床上以皮膚或黏膜發生紫色瘀點、瘀斑,伴有關節疼痛、腹部症狀及腎臟損害為特徵。本病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以男性多見。
中醫學認為本病因感受外邪,皮疹色若葡萄,故稱之為“葡萄疫”。《外科正宗》有相關的描述:“葡萄疫,其患多生於小兒,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鬱於皮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可能跟病毒、細菌感染和藥物、食物致敏有關。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提出本病多由稟賦不耐,熱毒侵犯,風熱相搏或熱毒熾盛,擾動血絡,導致血行不暢,迫血妄行,離經之血外溢肌膚而發斑,內滲於裡,損傷腎絡而尿血,內迫腸胃則便血。久則耗傷氣血而成氣虛血瘀所致而成。
現代醫學把本病大致分為4型。(1)單純型:臨床表現以針尖到黃豆大小的瘀點、瘀斑為主,可稍隆起呈斑丘疹狀,部份有融合傾向。除瘀點、瘀斑外,可併發風團、丘疹、血皰等多形性損害;(2)關節型:瘀點、瘀斑伴有關節痠痛、腫脹、活動受限,以膝、踝關節多見;(3)腹型:瘀點、瘀斑伴有臍周和下腹部絞痛,伴噁心、嘔吐、便血等,嚴重者可發為腸套疊或腸穿孔。(4)腎型:瘀點、瘀斑伴發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腰痛,少數反覆發作變成慢性腎炎。
中醫學經辨證論治亦把本病分為4型。(1)血熱發斑型:起病突然,瘀點瘀斑色鮮,伴有身熱、咽痛等全身不適,關節疼痛或腹痛。舌紅苔薄黃,脈數。治宜清熱涼血散瘀;(2)濕熱血瘀型:紫癜多發於下肢,間見黑紫血皰,常伴有腿踝腫痛,或見腹痛,輕者腹微痛、納呆、噁心、嘔吐,重者便血或柏油樣大便。舌紅或帶紫,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祛濕,活血通絡;(3)陰虛火旺型:反復發作,皮疹紫紅,分佈不密,伴低熱、顴紅盜汗、腰酸膝軟。舌紅,無苔或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散瘀;(4)脾虛失攝型:起病緩慢,遷延日久,皮疹淡紫,伴面色萎黃、噁心、納呆、腹脹、便溏、倦怠無力。或有心悸、頭暈、目眩、面色不華、唇淡。舌質淡有齒痕,苔白,脈沉細或弱。治宜健脾益氣,養血攝血。
本病病程長短不一,可持續數月至數年,病情反覆,纏綿難癒。所以預防調護都十分重要,急性期盡量臥床休息,尋找並去除致敏因素,患病期間注意間斷抬高下肢,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