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仔都有痛風?

August 31, 2018

|

余詠鈺醫師

 痛風|中醫

 

早於60年代,痛風仍是一個“富貴病”,但據統計,中國近15年的痛風患者增加約15-30倍,主要與近代經濟發展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不要以為痛風是中老年人或是男性特有的疾病, 痛風可以發生於何年齡的男性及女性身上, 但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在40歲以後發病,男性發病高峰約50-60歲,女性約60-65數。30歲或以下的痛風患者佔所有痛風患者約6-7%,因此年輕人也有機會成為痛風患者。

 

甚麼是痛風?

 

痛風是因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障礙所導致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症、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覆發作、痛風石沉積、特徵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由於痛風是身體代謝紊亂引起,所以發展後期容易累及腎臟,引起間質性腎炎和腎尿酸性結石形成。

 

症狀:

  • 突發關節紅腫、疼痛劇烈,常於24小時左右達到高峰,數天至數週內自行緩解

  • 飽餐、飲酒、過勞、局部創傷後常引起關節疼痛

  • 關節疼痛症狀可反覆發作,間歇期無明顯症狀

  • 隨病程遷延,受累關節可持續腫痛,活動受限制

 

其中,大部分患者早期症狀是因夜間腳趾關節紅腫劇痛如火燒狀,不可隨意移動或觸碰,對溫度十分敏感而求診始發現患有痛風。痛風性急性關節炎是因尿酸形成尿酸鹽結晶沉澱在關節中而引起的炎症反應,經常因進食高嘌呤食物後令體內尿酸水平急速升高所誘發。但其實體內可自行生成約80%的血尿酸,其餘約20%的血尿酸才是經食物消化吸收,因此飽餐後令體內尿酸水平急升,誘發出痛風性急性關節炎是其中一個警號,提示平日體內有其他因素影響血尿酸維持較高的水平,形成尿酸鹽結晶並沉澱在關節中。

 

中醫如何理解痛風?

 

從中醫角度,痛風是屬於“痹證”、“歷節”等的範疇,以關節紅腫疼痛、活動不利為主要症狀。由於風寒濕熱等邪氣侵襲人體,或者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膩之品,導致內傷脾胃,濕濁內生,邪氣閉阻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痰濕瘀毒流注關節並發而為病。痹證可分為四類,包括行痹、痛痹、著痹、熱痹。其中,熱痹多見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除了關節紅腫熱痛、得冷稍舒外,可伴見發熱、口乾渴多飲、煩躁不安等症狀。中醫治療上以清熱通絡、祛風除濕為主。

 

有甚麼方法預防痛風?

 

由於痛風發病與平日飲食及生活習慣相關,因此飲食上應控制食用高嘌呤食物的分量,包括各類動物內臟、酒精類飲品、貝殼類海產、濃湯等食品。而中醫方面亦可以通過食療作為輔助調理。以下介紹幾款食品均適合日常食用。

 

木瓜粥

功效:健胃祛濕,舒筋通絡

材料:熟木瓜1個,白米 60 克

做法:木瓜刮籽去皮切塊,入大米,再加適量水煮為粥

 

海帶綠豆粥

功效:益胃生津、養陰清熱

材料:海帶 30 克,綠豆30克,白米 90 克,紅棗3枚

做法:加入適量水以大火煮滾後轉文火煲成粥

 

蓮子赤小豆粥

功效:清心火、利小便

材料:蓮子18 克,赤小豆30克,白米 60 克

做法:將材料洗乾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煮成粥

 

百合絲瓜湯

功效:滋陰清熱,利水滲濕

材料:鮮百合 30 克,絲瓜1條,葱白3段,少量白糖

做法:將絲瓜洗淨,去皮切片;鮮百合洗凈去雜質;葱白切段。將油放入鍋內燒熱,加水適量,放入百合煮30分鐘。再加入絲瓜、白糖用文火煮15分鐘,最後加入葱白。

 

 

「預防勝於治療」,預防痛風並不是從第一次發現有痛風性急性關節炎開始,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及早發現是否有高尿酸血症的問題,並時刻注意日常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避免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大量酒精飲品。以上食療雖適合平日食用,但對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發作期間並沒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若一旦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間應盡早積極求醫,舒緩疼痛及控制病情,減少反覆發病的機會。某部分身體虛弱的患者有機會於痛風發作後疼痛纏綿難癒,誤以為是其他關節疾病而延誤診治,所以如有任何問題應向專業醫生進一步查詢。

 

#痛風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Please reload

熱門文章

為什麼突然腳無力

July 31, 2016

耳穴療法

October 3, 2014

如何養胃?

November 30, 2016

1/10
Please reload

最新文章

三伏・鰻魚・無鱗魚

August 31, 2020

分享患帶狀皰疹的經歷

August 31, 2020

鼻衄

August 31, 2020

疫情下鬱到病

August 31, 2020

肩周炎的中醫治療 - 病案分享

August 31, 2020

脫髮的中醫藥治療

August 31, 2020

秋燥

August 31, 2020

中藥石膏的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進展

July 31, 2020

何謂中藥(二)

July 31, 2020

點解針灸針極都唔好?

July 31, 2020

Please reload

過往文章

08/2020 (7)

07/2020 (14)

06/2020 (9)

05/2020 (16)

04/2020 (9)

03/2020 (10)

02/2020 (10)

01/2020 (15)

12/2019 (9)

11/2019 (11)

10/2019 (6)

09/2019 (8)

08/2019 (7)

07/2019 (8)

06/2019 (7)

05/2019 (7)

04/2019 (10)

03/2019 (8)

02/2019 (10)

01/2019 (9)

12/2018 (10)

11/2018 (7)

10/2018 (12)

09/2018 (6)

08/2018 (12)

07/2018 (7)

06/2018 (12)

05/2018 (8)

04/2018 (16)

03/2018 (7)

02/2018 (15)

01/2018 (6)

12/2017 (11)

11/2017 (6)

10/2017 (13)

09/2017 (7)

08/2017 (13)

07/2017 (8)

06/2017 (10)

05/2017 (4)

04/2017 (9)

03/2017 (7)

02/2017 (10)

01/2017 (5)

12/2016 (10)

11/2016 (6)

10/2016 (10)

09/2016 (7)

08/2016 (7)

07/2016 (6)

06/2016 (7)

05/2016 (8)

04/2016 (9)

03/2016 (11)

02/2016 (12)

01/2016 (11)

12/2015 (9)

11/2015 (9)

10/2015 (9)

09/2015 (8)

08/2015 (6)

07/2015 (6)

06/2015 (6)

05/2015 (7)

04/2015 (7)

03/2015 (6)

02/2015 (5)

01/2015 (6)

12/2014 (6)

11/2014 (6)

10/2014 (6)

08/2014 (3)

05/2013 (1)

03/2013 (1)

Please reload

© 2020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精誠

    精誠 

    專業

    專業 

    關愛

    關愛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診所地址

    • 中醫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