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經|中醫
閉經是指婦女年滿18歲或第二性徵發育成熟2年以上仍無月經來潮者稱為原發性閉經;若曾已有規則月經週期,但以後因某種病理性原因又連續中斷6個月以上者稱為繼發性稱為閉經。此外還有因生殖道閉鎖而致閉經的稱為假性或隱性閉經。青春期前、哺乳期、妊娠期或絕經後的閉經,屬生理性閉經。原發性先天性閉經約佔5%,繼發性後天性閉經約佔95%(常由月經量少演變而來) 。
根據解剖部位不同,可分為子宮性、卵巢性、垂體和下丘腦性閉經。
先天性閉經原因
一:生殖道下段閉鎖;
二: 生殖器不健全或發育不全(卵巢功能不全,子宮小)
三:某些遺傅性疾病
四:腦垂體或下丘腦功能不正常,染色體問題; (閉經溢乳綜合症,多囊卵巢綜合症)
後天性原因
1:年齡因素:生育期月經不來,需先排除懷孕. 更年期等.
2:情緒因素等(工作家庭壓力等).泌乳激素增高,
3:卵巢功能早衰(或藥物促排卵後)引起的閉經
4:減肥可引致閉經.
5:藥物影響,大出血後
月經對身體的影響:
一:年輕婦女如果長期閉經,就可能導致不孕;
二:閉經溢乳綜合症長期可引起卵巢子宮萎縮,轉化為血枯;
三:精神因素閉經,可致憂鬱症
鑑別
1:閉經應與早孕鑑別 尿妊娠試驗、婦科檢查和B超可協助診斷。
2:曾來過1次月經,並且量很少,但不影響懷孕生子,稱為暗經.對身體沒有不好影響(中醫的月經分1:每個月1次2:兩個月1次3:一年四次(季經)4:一
年一次5:暗經) 。
中醫的病因病理分虛、實兩種:
虛者精血不足,血海空虛,無血可下。治療原則:虛者補而通之;
實者邪氣阻,脈道不通,經血不得下行。治療原則:實者瀉而通之。
1.肝腎不足
治法:補腎養肝通經。方藥:歸腎丸加減。
中藥治療過程中,發現乳脹、下腹隱痛者,此是月經將行之先兆,可加柴胡9克、鬱金9克、路路通12克、穿山甲12克(先煎)、蘇梗9克。
2.氣血虛弱
治法:補氣養血通經。方藥:十全大補湯加減。
閉經者如服藥後有行經先兆症狀,如乳脹,下腹脹、腰膝酸軟,帶下增多,提示藥物起效,此時應加柴胡9克、益母草15克、香附12克、路路通10克、 懷牛膝9克、菟絲子10克;如行經量少者,加獲術15克、仙靈脾10克、雞血藤12克,去阿膠、五味子。
3. 陰虛血燥
治法:養陰清熱通經。方藥:秦艽鱉甲煎加減。
有結核可疑者,加百部12克、白薇10克、赤芍9克、生地12克;有低熱者,加金銀花9克。
4. 氣滯血瘀
治法:理氣活血通經。方藥:隔下逐瘀湯加減。
經淨後宜加仙靈脾9克、巴戟天10克、山茱萸9克,以補腎調衝任;腹脹墜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5. 痰濕阻滯治法:豁痰除濕通 方藥:啟宮丸加減。
基礎體溫單相者,加鎖陽9克、肉桂3克(後下)、仙靈脾9克、蛇床子10克; 肥胖浮腫者,加豬苓15克、澤瀉12克、薏苡仁10克; 挾瘀者,加三棱10克、莪朮12克、炮山甲10克。
閉經的注意事項
一:月經前後和產後勿受寒濕.
二:保養腸胃,勿過食寒涼酸澀食物以免血凝,忌肥膩食物以免過胖.
三:保持心情愉快.
四:增強體質.
五:積極面對月經問題.
閉經的保健藥膳:
一:氣血虛弱者(失眠,心悸,面色蒼白):1:當歸生薑羊肉湯2:紅糖生薑雞蛋
二:陰虛火旺者(失眠,頭暈,咽痛,口乾,便秘)1:海參煨火腿入姜蔥.2:蓮子(帶心)煮湯加蜂蜜
穴位按摩:主穴:三陰交 配穴:血海,關元,合谷,足三里.膀胱經的背俞穴.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