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中醫
一位中年女士步入診室,訴說已經頭暈約半年,每次頭暈只是在躺下床及起床的時候特別明顯,暈到躺在床上也有搖晃感,須要靜止休息約1分鐘後減退。以往曾求診於中西醫亦沒有明顯改善,最近一週開始愈發加重,連快速抬頭和低頭都感到輕微頭暈。有見及此,先替女士做體位試測,在輔助之下分別做快速平臥及快速坐起的動作,結果,於兩次測試均誘發出她的頭暈,並且肉眼可見她睜眼時的眼球震顫明顯,代表試驗呈陽性反應,可確診為「耳石症」。
「耳石症」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的別稱。是由於在內耳的耳石鬆脫,沉積在負責平衡和感受速度變化的半規管中,導致某些特定方向快速活動頭身部位時,如彎腰、後仰、躺下、起床、翻身及突然轉頭等動作皆可引起暈眩,劇烈者可伴有噁心、嘔吐、心悸、冒冷汗、步態不穩及無力感等症狀。診斷依據如下:
1.有因頭位改變誘發的短暫眩暈發作史,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1分鐘
2.Dix-Hallpike試驗陽性。
具體操作:由測試者手持患者頭部,幫助患者由坐位迅速平卧,在保持上部軀體水平條件下,頭向左右轉動各一次,使一耳朝向地面。BPPV患者在經過數秒潛伏期後,出現短暫眩暈發作和旋轉型眼震,通常持續20-30秒,患者復原至坐位時出現反方向旋轉型眼震,上述位置重複數次後眩暈和眼震不再出現。
一般確診「耳石症」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手法復位,把鬆脫在半規管的耳石移回原本的位置即可。最常使用的手法稱為Epley手法(Epley maneuver),它是利用頭部移動,將頭部擺特定位置,每個位置約停留30-60秒,引導耳石歸位。另一種手法是Semont手法,要快速移動躺在一側的身體移動到另一面。大部分患者完成復位後頭暈的感覺可即場減少或消失,僅少部分人仍會殘留少量不適的症狀,大多可在1-2周內自行減退。若過後仍有少量不適,可進一步使用藥物治療。
於復位後,患者應注意避免頭部劇烈活動,如快速甩頭、低頭、仰頭,亦要注意避免起床、卧床、翻身等動作過快,鍛煉時避免用力拍打頭部、耳部等。因上述動作有可能會使已經復位的耳石又重新脫落進入半規管,導致頭暈症狀復發。若「耳石症」反復發作,亦可使用藥物治療減少復發機會。如有任何問題,可向專業醫生進一步查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