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中醫
瘟疫一詞,瘟字從病字部首,具有四個特點:
傳染區域廣
傳染力高
會造成死亡
有流行性
為現代流行病學所用
溫疫,為中醫術詞。
有一本中醫經典,名為《溫疫論》。由明朝吳又可所著。是現存最早論述急性傳染病、溫疫病治法的專著。
作者觀察到,溫疫誤用傷寒治法,死亡率很高。指出溫疫「非寒非熱,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提出「溫疫癘氣」此病因學說。
癘氣的致病特點是:
發病急,病情重
癘氣常挾穢濁之邪,來勢兇猛,變化多端,病情險惡。因而發病過程中常出現發熱、抽風、吐瀉等症狀。 《溫疫論》更述及某些疫病,“緩者朝發夕死,重者頃刻而亡”。
傳染性強
癘氣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可通過空氣、食物等多種途徑傳播。在癘氣流行的地域,不論男女老幼,體質強弱,凡觸之者,多可發病。
一氣一病,症狀相似
癘氣作用於臟腑/組織/器官,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其臨床表現也基本相似。癘氣對機體部位具有一定選擇性。每一種癘氣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臨床特點,所謂“一氣致一病”。例如痄腮,無論男女,一般都表現為耳下腮部腫脹。說明癘氣有一種特異的親和力,某種癘氣可專門侵犯某臟腑、經絡或某一部位,所以“眾人之病相同”。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