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May 31, 2020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醫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又稱為Buerger病是一種以中小動靜脈節段性、非化膿性炎症和動脈腔內血栓形成為特徵的慢性進行性閉塞性疾病。主要侵襲四肢,特別是下肢的中小動靜脈,進而導致患肢遠端的缺血性病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發於男性青壯年,大部分有吸煙史。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見於男性吸煙者。一般起病於40-55歲,按照病程的進展和病情的輕重,臨床可以分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主要表現為患肢蒼白、發涼、酸脹乏力和感覺異常,出現輕度間歇性跛行,也可能反覆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症狀,表淺靜脈發紅,呈條索狀,並有壓痛。
第二期:營養障礙期。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距離縮短,患者在靜息狀態出現持續的患肢疼痛,夜間劇烈。患肢皮膚溫度明顯下降,出現蒼白、潮紅甚至發紺,並伴有營養障礙如乾燥、脫屑、脫毛和指/趾甲增厚變形、肌肉萎縮等。
第三期:組織壞死期。為病情的晚期,主要表現是患肢肢端的發黑、乾癟、出現潰瘍甚至乾性壞疽。此時患者的靜息痛明顯,如同時並發感染,乾性壞疽可轉為濕性壞疽,嚴重者可以出現中毒症狀而危及生命。
在中醫中屬於“脫疽”範圍,《黃帝内經-癰疽》篇中已經有對其症狀進行描述。
本病的病因較爲複雜,與吸煙,受寒,感染,營養不良等相關。主要病變在血脈,與心肝脾腎等臟腑關係密切。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病之本為陽氣不足,氣血虛弱。病之標為血瘀,濕濁,熱毒凝滯,筋肉筋脈血敗肉腐。病情日久則肢節壞死,創面不愈,膿血不斷,氣血大傷。
常見證型以陰寒證,血瘀證,濕熱證,熱毒證,氣血兩虛證,五種證型爲主。治療上跟据臨床證型,以溫經散寒,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等法加減,辨證論治。同時患者需要配合戒煙,戒煙是控制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進展,防止截肢的根本途徑。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