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膽經二三事
July 31, 2020

養生|中醫
中醫養生保健諸法當中,最為大眾周知之一要數敲膽經了。坊間對敲膽經的各種眾說紛紜,比如敲膽經的準確取穴、敲膽經什麼時間不能敲等等,今天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敲膽經的一些見解。
膽和膽經為什麼重要?
身體有五臟六腑,各司其職,膽腑是與肝臟互為表裡的器官,主要負責貯存膽汁和排出膽汁以幫助消化,膽汁過少可致消化不良或腹瀉,膽汁過多或排出不暢可致膽結石和黃疸。膽主決斷,膽氣的盛衰決定了一個人的勇氣與執行力,膽氣虛弱的人相對容易受驚及猶豫不決。
膽經,全名足少陽膽經,是屬膽的經絡,由眼外角起,經過耳朵、頭顳部、下行胸膈,經脅部、側腹、大腿及小腿外側,經足背至四趾。簡單來說,就是從頭到足都是膽經循行經過的地方。因為肝膽互為表裡,所以膽經受到肝氣疏泄的幫助而保持通暢;反過來情緒或壓力問題導致肝鬱氣結,膽經亦會受累,另循經的部位出現毛病。眩暈眼花、偏頭痛、耳鳴、胸脹胸悶、脅痛、腿痛等都有可能是膽經的問題。
保持膽經氣血通暢可以促進健康,改善諸多問題,因此衍生出敲膽經的保健法。
敲膽經怎麼敲?一定要用敲的嗎?
首先是一般做法:站立,單腳踏在矮櫈上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手握空拳,由上至下敲打同一邊臀部到膝關節對上(大腿)外側正中間的部份。這個部份大概可依長度平均分成四段,每次每段敲打50下左右。力度大概是適中偏大力,又不會打到瘀青的程度。中醫認為推拿保健手法以輕刺激為補,強刺激為瀉,故欲使經絡通暢宜力度偏大。但對於年老、體弱、氣虛血弱的人士,則應用較柔和的力度敲打,或轉用按揉手法刺激膽經。年長者或平衡力較差人士建議以坐姿來敲膽經,避免跌倒。
用空拳敲而不用掌拍打是因為避免掌心曲起來,拍痛了皮肉卻沒有刺激正中間膽經的部份,而且用掌拍打力量容易四散,用敲力量容易向下透,有助刺激經絡穴位。
敲打的位置需要很準確嗎?
坊間有說法認為敲膽經需取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四穴敲打。個人的見解是此四穴主治皆針對風濕痺痛、下肢癱瘓、腿膝酸軟無力等症狀,對改善整條膽經氣血運行的針對性不強,況且離穴不離經,因此一般情況下敲打位置不需要太準確。如確實有坐骨神經痛、臀部疼痛或大小腿麻痺疼痛乏力等問題,又懂得定位的話,則可準確一點進行定位刺激,甚至選用其他療法如艾灸。
膽經從頭到腳都是,為什麼偏偏要敲大腿?
我相信作為一套可為大眾所用的保健手法,除效果外,還需要有其安全性及方便性。頭部和胸腹部穴位對入皆是重要臟腑器官,如力度不當有一定危險性;而膝關節以下的穴位在敲打時需要腰部前彎或側彎,不方便之餘長時間也對腰部構成負擔。大腿外側的部份位置方便,肌肉豐厚,危險性低,自然成為不二之選。再者,臀部環跳穴是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如果敲打一處可以同時刺激兩條貫穿頭足的陽經經氣,豈不有事半功倍之妙?
如遇特定部位的疾患如偏頭痛,除了敲膽經以外,我亦會教病人局部按揉膽經頭部穴位如率谷、頭臨泣,或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如絲竹空等,以增強穴位的針對性和療效。
有一說指敲膽經不能睡前敲,有根據嗎?
中醫的子午流注指出人體的氣會根據時間依指定路線循環於身體各處的規律,簡單來說就是指人體的生理時鐘。而所謂養生,正是按照自然規律來合理編排生活作息,因此子午流注對於養生法有重要指導意義。
此根據子午流注理論,人體營氣於晚上十一時到凌晨一時(子時)充盈於膽經,而子時為大自然陰極陽生的陰陽轉化之時辰,此時人應安靜身心,睡眠休息,以養陽氣。所以我們經常會覺得一天晚上睡得不好或不夠睡,第二天起來會特別怕冷。可見此時避免敲膽經有其理據。
我個人建議早上十一時前敲膽經最為適宜,十一時前陽氣繼續升發運行,是促進膽經經氣通暢的好時間,最好配合曬太陽,順便吸收大自然的陽氣。十一時起(午時)陽極陰生,陽氣慢慢開始衰減,同為陰陽轉化之時辰,亦應稍休。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