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鬱到病
August 31, 2020

鬱証|中醫
疫情下人人心情都欠佳,接二連三都有病人都同我講好多唔開心既事情,工作上的壓力,子女的問題,防疫下又不能出街見朋友,想抖啖大氣都覺得頂住頂住,憂心的情緒漸漸發展為鬱証。開始出現胸脇脹痛、食慾變差、胃脹、胃氣多、心情煩躁、月經失調、失眠等症狀,以肝氣鬱結和心脾兩虛最為常見,前者過度憂慮,阻礙肝氣暢達,令氣機鬱滯;而後者則是思慮太過,損傷心脾功能,引致心氣不足,令脾胃功能變差,血氣生化不足,令全身血氣減弱。
-食療
1.疏肝解鬱茶
材料:玫瑰花10g、合歡花10g、素韾花10g、蜜糖少許
功效:疏肝理氣,養血安神
2.養心補氣茶
材料:龍眼肉10g、太子參10g、麥冬10g
功效:補氣健脾養心
3.甘麥大棗湯
材料:浮小麥30克、甘草9克、大棗三枚
方法:將上三味放入適量冷水中浸泡20分鐘,然後武火煮開,轉文火煲20分鐘即可。
功效:寧神安躁,和中緩急
4.蓮子百合粥
材料: 蓮子30克、乾百合30克、大米100克、紅棗六枚、冰糖適量
方法:先將蓮子、百合洗淨,浸發備用;再將大米、紅棗洗淨,與蓮子、百合一同放入鍋内,加適量水,大火煮開,轉細火熬煮,快熟時加入冰糖適量調味。
功效:滋陰健脾,養心安神
-穴位按摩
1.內關:位在曲澤穴與大陵穴之間,腕橫紋上三指幅(2 寸)
2.神門:位於手關節掌側橫紋的尺側端。
3.勞宮:位在手掌面第 3、4 掌骨間的中央
4.三陰交:位於內踝上緣上方 4 指幅 (3 寸),在脛骨內側骨邊
#鬱証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