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
August 31, 2020

養生|中醫
雖然香港晴熱依舊,但時序早已入秋,燥氣漸盛。
仔細觀察身邊的親友,不少開始有鼻乾咽燥、皮膚乾澀或口渴欲飲,甚至乾咳少痰、大便秘結,雖然程度不同,類似的症狀不少人也有,中醫稱之為“秋燥”。
中醫理論提倡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髮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
所以,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潤肺,故日常飲食宜以潤燥、護陰、養肺為準則,適當多食用滋陰生津潤燥類食材,以抵抗秋季的氣侯變化。
推薦以下這些食物可以根據早晚配搭,或入湯,或煮粥,甚至入茶,以助遠離“秋燥”困擾:
鱉肉、瘦豬肉、豬肺、鴨肉、烏雞、豆製品、牛乳;藕、菠菜;秋梨、甘蔗、橄欖、蘋果、石榴、提子、花生、柚子、奇異果、馬蹄、檸檬、山楂;西洋參、沙參、石斛、玉竹、天冬、麥冬、甜杏仁、川貝、銀耳、百合、山藥、蜂蜜、飴糖、黑芝麻、燕窩、魚肚等。
但不宜多吃辛熱香燥及炸、熏、烤、煎等食物,以免助燥傷津。
首先秋天早上宜多食粥,以健脾養胃、養陰潤肺。
如: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另外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以滲濕健脾、滋陰防燥。
如: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海帶排骨湯、蘿蔔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清潤食品作茶飲,以解秋燥。
蘿蔔茶
材料:白蘿蔔100克,茶葉5克;
做法:先將白蘿蔔洗淨切片煮爛,加食鹽少許,再將沖泡5分鐘的茶水倒入蘿蔔汁內服用;
功效:清熱化痰、理氣開胃,有助緩解咳嗽痰多、胃口差等。
烏梅橄欖茶
材料:烏梅3枚,橄欖2枚;
做法:用沸水沖泡,晾至常溫後加適量蜂蜜飲用;
功效:養陰潤肺、利咽喉,有助緩解秋季咽喉不適,口舌乾燥等。
參麥石斛茶
材料:沙參、麥冬、石斛各10克;
做法:加適量水煎好,代茶飲;
功效:滋陰潤肺,益胃生津,有助緩解秋燥導致的咽幹舌燥等症狀。
杞菊石斛茶
材料:枸杞子15克、杭白菊10克、石斛10克(剪碎);
做法:加適量水煎煮半小時,代茶飲;
功效:養肝明目,潤肺生津,有助緩解燥熱傷肺,長期對著電腦眼睛酸澀、疲勞者服用也有助緩解。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