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抑鬱症
抑鬱症|中醫 2020年年初,國際醫學權威期刊《刺針》發表由香港大學醫學院進行的香港人精神健康研究,結果顯示,在2019年9至11月期間,18歲以上成人,每5人就有1人(22%)疑似患有抑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患病率與經歷大型災難、武裝衝突或恐怖襲擊的地區類似。研究推算,在630萬名成人當中,240萬人(37.4%)有抑鬱症狀,71萬人(11.2%)患疑似抑鬱症。 這一組數字還未反映今年自年初以來全球疫症對香港人精神健康的影響,現時香港人經過去年一連串社會事件,以及今年疫症及其全球經濟下滑帶來的精神健康的打擊,相信現時患病率應更大為提高。 中醫並無「抑鬱症」的病名。抑鬱症按其主要表現,可歸納在「鬱病」範疇。 鬱病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引起的疾病的總稱。鬱病範圍很廣, 朱丹溪提出「六鬱」認為鬱症有氣鬱、 血鬱、痰鬱、火鬱、濕鬱、食鬱六種,而主要從氣鬱逐漸發展。現今以氣鬱為主。 經過歷代傳統中醫學家的探索,不斷積累總結,傳統中醫治療鬱病已形成一套治療方法,現分享如下: 中藥/方劑治療 逍遙散 (柴胡, 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煨薑, 薄荷) 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功效為疏肝解鬱,健脾養血。主治肝鬱血虛證,見兩脇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痛,舌淡紅、脈弦而虛。 越鞠丸(蒼朮,香附,川芎,神麯,梔子) 此衣出自《丹溪心法》,功效為行氣解鬱。主治氣、血、痰、火、濕、食六鬱之證。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吞酸嘔吐、飲食不化。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龍骨,黃芩,生薑,人參,桂枝,茯苓,半夏,大黃,牡蠣,大棗)原方有鉛丹,現已不用 此方出自《傷寒論》,功效為和解少陽、鎮驚安神。主治傷寒誤下後,胸滿、煩驚、譫語、一身盡重、不能轉側或小便不利者。 溫膽湯 (半夏,橘紅,茯苓,甘草,竹茹,枳實,生薑,大棗 ) 本方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功效為行氣化痰,調和膽胃。主治膽胃不和、痰濁內擾證。虛煩失眠、胸悶有痰,噁心嘔吐、呃逆、或驚悸不寧、口苦、苔膩、脈弦滑。 血府逐瘀湯(當歸,生地黃,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 牛膝) 本方出自《醫林改錯》,功效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之胸痛、頭痛日久不癒、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漸熱、舌質黯紅、舌邊有瘀斑或舌面有瘀點、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 歸脾湯(人參,黃耆,白朮,茯苓,當歸,棗仁,桂圓肉,遠志,木香,炙甘草,生薑, 大棗 ) 本方出自《濟生方》,功效為補益氣血、健脾養心。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食少体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薄,脈細緩;以及脾不統血證,見便血、皮下紫癜,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帶下。 針灸治療 常用穴位:百會、四神聰、太陽、印堂、神門、內關、合谷、期門、足三裏、三陰交、太溪、行間、太沖、內庭、心俞、脾俞、腎俞等。 臨床將由醫師對求診者作個人化,通過辨證論治來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可純中藥,純針灸,或針藥結合,建議加上食療,情緒疏導,生活調攝如多曬太陽,適量運動來加強治療效果。另外, 朋友以及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對患者在康復路上也極其重要。 總而言之,抑鬱症是危害人類心身健康的精神心理疾患,傳統中醫治療抑鬱症有不少有效經驗,其中包括中藥、針灸等。因此,建議患者除接受現代醫學治療之餘,可積極考慮採用傳統中醫來治療這種常見的精神性障礙。 #抑鬱症 #鬱病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