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什麼能治病?
科普|中醫 中醫治病,是從整體著眼的。首先把人體內臟和體表各組織及器官之間的關係,看作是不可分割的,同時認為環境的變化對人體生理和病理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強調人體內部的統一性,也重視人體和外界環境的統一性。於是,在臨床上總是從全面考慮問題,不單從有病的局部著想,並觀察季節、氣候和水土,注意病人的情緒和生活習慣等。這種整體觀念是中醫治病的基本觀念,現在分幾個方面來說一下。
•人體的整體性:中醫認為人體各部都是有機聯繫著的。首先把十二內臟看成十二種功能,稱做“十二官”;又分為六臟、六腑,從作用上把一臟一腑分別結合,稱做“表裡”。這種內臟的歸納劃分,不等於各自為政,恰恰相反,而是把生理活動或病理變化,理解作相互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表現在臟腑,同時表現在臟腑和形體的各組織各器官方面。例如:心主脈、主舌,肝主筋、主目,脾主肉、主口,肺主皮毛、主鼻,腎主骨、主耳;再如脾主四肢,腎司二便,等等,都是說明臟腑的功能和臟腑與形體的關係。更重要的,通過經絡有系統的分佈全身,循環往復,成為體內和體表的聯絡路線,這樣,使人體在功能保持內外相關的整體。正因為如此,治療上關於內臟的病,不單治一臟甚至不醫治有病的臟,而從其它內臟進行治療得到痊癒,如胃病兼治脾臟,肺病可以從治脾胃著手,以間接增強肺臟的抵抗力。尤其顯著的,形體局部的病症,往往採取治內臟的辦法來治癒,如風火紅眼,有清肝方法,虛火牙痛,用溫腎方法;又如脫疽,現代醫學多用截除手術,中醫用活血溫經方法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如皮膚病、腫瘍、潰瘍等外症,中醫大多用內服藥來消散或排膿、收口。
•人體和氣候:大自然的一切,特別是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直接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中醫十分重視這個關係,認為人體健康和氣候不能分開,必須和自然環境相適應才能無病和長壽。因而,從一年中找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等四季的特性,以及四季裡的風、寒、暑、濕、燥、火等六種不同氣候的變化規律,並指出應該怎樣適應客觀環境的方法和違背氣候變化後可能招致的疾病。還根據這些原則,分析演繹出診斷和治療等方法。例如非其時而有其氣,即春應溫而反寒或熱,就是不正之氣,稱做“虛邪賊風”。這些不正之氣,必須及時回避。至於四時氣候有規律的變化,這對人體是有利的,稱為“正氣”。因此,常常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正常轉變來調養和治療疾病。舉個淺顯的病例來說,老年人常見的痰飲咳喘,春夏輕減,秋冬加重,原因是脾腎陽虛,濕濁凝聚為痰,臨症上常用溫藥調養,並且主張利用夏季陽氣最旺的時期來調理預防。又如血虛肝陽旺的病人,到了春天容易發作頭暈、腦脹、目眩、耳鳴、精神疲倦等症。這種症狀的發生是和氣候息息相關的,故在冬季給予滋補,可以防止發病的機會。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理解到中醫對於養生和治病,密切注意內外環境的相互適應。 •人體與地土方宜: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生活習慣,可以產生不同的疾病。西北地方氣候寒冷,地高多燥,東南氣候溫和,地方多濕。因而不同地區常有不同的病症。此外,對一般病的治法和用藥及藥量,南北方也有出入。所謂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便是這個意思。 •其它:稟賦的強弱,形體的肥瘦,性情的愉快、憂鬱、急躁,以及精神刺激等,中醫也是非常注意的,認為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很有關係,在治療時必須顧及。如強者耐受重藥,體弱者不宜重劑;體豐肥者多濕多痰,瘦者多陰虛內熱。這些雖然不是刻板的,但一接觸具體病症,就有很現實的參考價值。
中醫的理論體系,是在整體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整體觀念出發,中醫在臨証上有兩個突出點就是:其一,不僅著眼於疾病的局部症狀而忽視其它部分所受到的影響;不因重視某一發病因素而忽視因此引起的其他因素。同時,在及時治療之外,還利用季節來進行防治。例如咳嗽是一個肺臟疾患,經久不愈可以影響到心臟而兼見心痛,喉如梗狀,咽腫喉痹;或影響到肝臟而兼見兩脅下痛,不能轉動身體,轉動則兩脅脹滿,也能影響到胃而嘔吐,或影響到膀胱而咳時遺尿,稱作心咳、肝咳、胃咳和膀胱咳,治法就各有不同。又如一個氣鬱病,或引起腸胃疾患,或婦女適值月經來潮而引起腹痛,必須兼顧腸胃和調經。還有如風濕性痹痛趁三伏天治療,肺癆病趁秋涼治療,療效都比冬季或夏季為優,這是由於病的性質和臟氣的性質適宜於炎熱和秋涼的關係。其二,認識到病和病人是不可分開來看的,每一個病都應從兩面著想,一面是病邪,一面是正氣,即病人的抵抗力和恢復能力。因而一面要去除病邪和改善病況;另一面要調理病人的生理機能,增強其自然的 抵抗力,幫助恢復健康。這就提出了“扶正”和“祛邪”兩種治法,及“邪去則正自復,正充則邪自卻”的兩種戰術方法。不難體會,疾病的過程就是正和邪兩個方面矛盾鬥爭的過程,當邪氣退卻,正氣進入恢復的階段,這一鬥爭才算結束。邪正的鬥爭,有急有緩,有長有短,雖然因病因人而異,主要是決定於疾病發展過程中正和邪雙方力量的對比。正氣戰勝邪氣,就走向痊癒,邪氣戰勝正氣,就導致病重。所以,中醫在未生病時重視辟邪,既受邪時又急於祛邪,但同時不忽視扶正,在某些情況下,還把扶正作為主體。這就是中醫整體觀念,說明這一觀念是貫徹在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各個方面的。 #科普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