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醫看眩暈
眩暈|中醫 前言 眩暈又有眩冒、掉眩、頭眩等名稱,中醫認為眩暈多因於風、火、痰、虛(氣血虛或肝腎陰虛)、瘀而引起清竅失養或擾動而成;臨床上以頭暈、目眩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本病多由情志、飲食所傷,以及失血、外傷、勞倦所致, 其病位在清竅,由腦髓空虛、失養及痰火上犯引起,其中與肝脾腎失調有關。 本病以虛證居多,發作期多見實證(如風陽上擾、肝火上炎、痰濁上蒙),而緩解期多見虛證和血瘀證、但實證與虛證經常相互影響及轉化而形成虛實夾雜之證。 . 眩暈從肝論治 內經有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木旺,風氣甚,則頭目眩暈,故眩暈之病與肝關係最為密切。 但其病位雖主要在肝,由於病人體質因素及病機演變的不同,可表現肝陽上亢、內風上旋,水不涵木、虛陽上擾,陰血不足、血虛生風,肝鬱化火、火性炎上等不同的證候。 因此,臨證之時,當根據病機的異同擇用平肝、柔肝、養肝、疏肝、清肝諸法。 眩暈危險性 眩暈一證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其病變以虛實夾雜為主,其中因肝腎陰虧,肝陽上亢而導致的眩暈最為常見。此型眩暈若肝陽暴亢,陽亢化風,可夾痰夾火,竄走經隧,病人可以出現眩暈頭脹,面赤頭痛,肢麻震顫,甚則昏倒等症狀。而這一類病證出現之時,當警惕有發生中風的可能。 故眩暈患者必須嚴密監測血壓、神志、肢體肌力、感覺等方面的變化,以防病情突變。同時患者應忌惱怒急躁,忌肥甘醇酒,按時服藥,控制血壓,定期就診,監測病情變化。 # 眩暈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