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風 – 針灸治療

中風|中醫 中風屬本虛標實之證。多因陰陽失調,氣血虛少;風火相煽,痰濕壅盛,氣血瘀阻;肝陽偏亢,氣血上逆所致。虛、火、風、痰、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發病。治療以化痰袪瘀、祛風養血、通經活絡、扶正祛邪、激活腦細胞為主。
中風後,腦神經細胞壞死,周邊神經細胞功能受到抑制,針灸可刺激腦神經細胞,達到修補、激活的效果,興奮大腦皮質,加速血流,使受損的、處於半休眠狀態的細胞復甦,達到活化腦細胞的代償功能,就如同中醫的通經活絡、豁

痰開腦竅的作用。
一般中風的治療黃金時期是三個月,中風後趕快治療,恢復及預後都會較好。如果後期治療就必須較長療程,患者需要有耐性,配合醫師的療程。晚期的患者也可靠針灸維持現狀。
中風的針灸治療

針灸治療中風效果良好。根據不同的證型,選取不同的穴位,再隨證配穴以達到更佳的效果。主要穴位如百會、水溝、內關、三陰交等。也會根據病情選取特效穴或奇穴以治療中風。
 督脈“入屬於腦”,中風為腦部病症,因此常會選取督脈的穴位,如百會以開竅醒神,水溝亦屬督脈與內關合用,開竅醒神。大椎為諸 陽經 交會穴,有益氣助陽之功。

 腎為先天之本,腎俞、太溪補腎陰、治其本。三陰交疏通經絡,滋補肝腎,為標本兼治之穴位。

 足三里補後天之本,以益氣行血。

 太沖為 肝經 之原穴,潛降上亢之風陽。
不同證型的治法

 肝陽暴亢 - 平肝潛陽,疏通經絡,開竅醒神

穴位:水溝、三陰交、曲池、內關、外關、環跳、陽陵泉、太沖

 風痰阻絡 - 利濕化痰,疏風通絡

穴位:水溝、三陰交、內關、環跳、陽陵泉

曲池、外關、足三里、陰陵泉、豐隆

 氣虛血瘀 - 補脾腎,益氣血,疏通經絡

穴位:水溝、三陰交、氣海、足三里、腎俞

大椎、環跳、風市、陽陵泉、曲池、外關  陰虛風動 - 滋陰潛陽,熄風通絡

穴位:水溝、三陰交、腎俞、太溪、神門、大陵

太沖、曲池、環跳、陽陵泉
中風七穴 - 此乃治療中風的七個經驗效穴

《太平聖惠方》記載了七個對中風有良效的經驗效穴:「凡人……或飲食不節,酒色過度,忽中此風,言語蹇澀,半身不遂,於七處一齊下火,灸三壯。如風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會,二、耳前髮際,三、肩井穴,四、風市穴

,五、三里穴,六、絕骨穴,七、曲池穴。」或取風池、大椎、肩井、間使、曲池、足三里、百會等七穴,皆有良效。
木火穴 – 主治半身不遂,中風後遺症

本穴为治療半身不遂的特效穴,位於手背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各第二、

三節間橫紋正中央,共四穴,可疏通經絡,活血祛瘀。出現中風後遺症,或半

身不遂時,如果本穴上有烏黑色時,下針最為有效。
中風後遺症的注意事項

 充足睡眠,充分休息,解除身心疲勞,恢復體力,以免覆發

 適量運動,保持氣血流通,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 調暢情志,不良情緒易加重病情,導致中風再次覆發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你的註冊中醫師。
#中風 #針灸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中風 – 針灸治療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