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乳癰治驗一例

乳癰 |中醫 乳癰相當於現代醫學急性化膿性乳腺炎,是以乳房紅腫疼痛,乳汁排出不暢,結膿成癰為主症的急性化膿性疾病。本病常發生于哺乳期婦女,尤以尚未滿月的初產婦多見。本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乳汁鬱積,導致乳腺導管和腺體感染。早期的主要表現為乳房紅腫疼痛、乳汁排出不暢、乳房腫塊等症狀。若早期治療不得當,後期可發展成乳腺膿腫。 乳癰的病因病機包括肝鬱氣滯、胃熱壅滯及乳汁鬱積等病因。乳頭屬足厥陰肝經,肝主疏泄,能調節乳汁的分泌。若情志內傷,肝氣鬱結,氣機運行不暢,使肝鬱氣滯,肝失疏泄,致使乳汁發生壅滯而結塊;鬱久化熱,熱勝肉腐則成膿。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汁為氣血所生化,若產後飲食不當,過食肥甘厚味,致陽明積熱,胃熱壅盛,氣血凝滯,乳絡阻塞,乳汁內蘊,結塊化熱,郁腐而成癰腫。產後乳兒未能及時有效地吸吮母乳,或者哺乳方法不當,或者乳頭內陷等,均會造成母乳的排泄不暢,乳汁鬱積,造成餘乳積存,乳絡閉阻,日久敗乳蓄積,化熱而成癰腫。 下為驗案一例︰ 患者,女,32歲,產後6月,主訴為乳房脹痛4天,右側甚,症見右側乳房脹痛,排乳不暢,雙側乳房皮色正常,右乳房外上方可撫及一腫塊,局部壓痛,按之質硬無波動感。無惡寒發熱,口乾,納差,寐不安,大便稍乾結,小便調。舌尖紅,苔薄黃膩,脈弦滑數。 診斷;乳癰(氣滯熱壅證)。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散結,消腫排膿。方用瓜蔞牛蒡湯加減(瓜蔞15g、牛蒡子12g、天花粉12g、金銀花12g、連翹12g、黃芩12g、梔子12g、皂角刺9g、陳皮9g、當歸各9g、柴胡6g、香附6g、路路通12g,甘草9g)4劑,每日2次,早晚分服。 囑患者配合熱敷及按摩通乳。 4日後複診,乳房脹痛減輕,腫塊縮小,按之質較4天前軟,效不更方,再鞏固一周後痊癒。 按︰本案為乳癰早期鬱滯期患者,屬氣滯熱壅證。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乳硬論》提出︰「于初起時,便須忍痛,揉令稍軟,吮令汁透,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癰癤。」故本病宜診早治療防變,治法注重以通為用,以消為順,使蓄積的乳汁消散、吸收,防止傳變。患者在內治方面使用瓜蔞牛蒡湯,瓜蔞、牛蒡子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柴胡、陳皮、香附疏肝理氣、化痰解鬱;金銀花、連翹、梔子、黃芩、甘草清熱解毒消腫;皂角刺托毒排膿、活血消腫,路路通、當歸活血通絡;全方共奏清熱解毒,理氣消腫之功。內外相合,配合外治法疏通乳絡,以達疏肝清胃、通乳消腫之效。   # 乳癰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乳癰治驗一例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