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何謂癭病

癭病|中醫 現代醫學所稱的甲狀腺腫大,在傳統中醫里叫做癭。 癭是甲狀腺疾病的總稱。古云:「癭,嬰也,在頸嬰喉也。」嬰有纏繞之意,是指頸前結核兩側腫大的一類疾病。其特點是發於甲狀腺部,或為漫腫,或為結塊,或有腫痛,多數皮色不變。在診斷方面,還應當適當地借助現代科學手段,早期排查惡變可能性。良性腫物大多可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或伴有煩熱、心悸、多汗及月經不調,甚至閉經等症狀。 癭病包含了西醫學的單純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癌、甲狀腺炎等,而在中醫里,癭病則分為氣癭、肉癭、石癭及癭癰四種。
一般來説,癭病的成因有兩種。 一是飲食所攝取的碘不足夠,以前由於水質問題,四川各地到處都會見到這種病症。中國人早在周朝末期就知道這事兒了。《呂氏春秋》:「輕水所,多禿與癭人」。所謂輕水,其實指的就是缺碘的食用水。但現時的食鹽中有添加碘,所以現代來説,一般不會缺,反之,攝取過多的碘,也會導致癭病的發生。二是肝氣鬱結、痰凝血瘀。長期情志不暢,或情緒驟變,致肝氣鬱結,肝鬱則氣滯,氣滯則津液不運而凝結成痰;或氣鬱日久化火,灼津為痰;或素體陰虛,陰虛火旺,煉液成痰,氣鬱痰凝,窒結於頸前,氣血運行不暢,血脈瘀阻,而成氣鬱、痰凝、血瘀之患。 現代人的身體失調,大約百分之八十都與情緒不佳相關。當我們身體裏面出現結節的時候,就是在警示我們,需要加以調攝了。故在治療時,除了從飲食方面入手,叮囑患者盡量避免調味料及食物添加劑,還需開解鬱結,暢情志,保持良好心情。在藥物運用方面,除了舒肝解鬱以及消癭散結,活血化瘀為基礎外,還需要根據患者體質虛實,適當加減,勿虛其虛,實其實。 癭病較容易反復,療程較長,應有耐心,積極治療,預後多爲良好。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何謂癭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