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分享患帶狀皰疹的經歷

帶狀皰疹|中醫 2017年9月,第一次治療帶狀皰疹,患者是我自己。 9月20日中午忽覺後背左側肩胛骨外下緣些許瘙癢,半日後伴些許刺痛,並見細點紅疹,因繁忙並沒有重視。 22號晚,疼痛加重,紅疹長成皰疹,悔不當初,原來係帶狀皰疹!立即外塗阿昔洛韋軟膏,但疼痛不減且痛及左側脅肋骨與胸前,刺痛及灼熱感。方才靜心把脈,唯左關弦緊,右關內大,余脈如常;舌淡紅稍胖邊齒印苔白。方才記起,18號坐車時冷氣太大,受寒後打嚏十餘個,當時並無及時處理。 23號早上,始有倦怠感,請醫生朋友為我針灸。取穴:足三里(補),陰陵泉、尺澤、太沖、合谷、外關,均用瀉法。因我體質素來脾虛,故補足三里;陰陵泉、尺澤,分別為足太陰及手太陰經脈的合穴,太陰之上,濕氣主之,選此兩穴,化濕最優;外關解表;合谷止痛;太沖瀉肝;留針30分鐘;24號痛減輕1/3,皰疹有收斂跡象。見吾師,告之病情,訴脈象不柔,針灸雖見效,但需速速服藥,縮短病程。 於是以健脾祛濕宣肺、清肝膽熱為主,處方:防風15g,苦杏仁10g,黨參10g,白術15g,茯苓15g,法半夏10g,陳皮6g,龍膽草5g,四劑。藥入口苦,藥後胃部輕微抽痛,後3日于藥中加生薑去皮15g。 第一劑藥後皰疹進一步收斂,痛減,服藥期間,配合針灸,外塗抗病毒精油。至28號,皰疹已全收乾,結痂,但仍有輕微疼痛,偶有打嚏流清涕,脈象已緩和,左關外稍鬱。於是上方去龍膽草、苦杏仁,加柴胡10g、蒼耳子10g、辛夷花10g(包煎),四劑。 服完四劑藥後,痛癢全退,皰疹愈,結痂掉痂。 回顧整個病程,前後十餘日。吾師笑余,治病何待其痛? 確實一開始有輕視疾病的心理,沒有在第一時間診斷出帶狀皰疹;亦讓我深深體會到不能輕視外邪,初時打嚏十余個,已經是身體發出信號告知正虛,有外邪入侵,應該及時驅邪補正,甚至係服紅糖姜蔥水,都可能免遭皰疹疼痛之苦。龍膽草真的是我食過最苦的中藥。 最近在診病中遇到兩個帶狀皰疹神經痛的病人,有一個甚至痛達十年不愈,多方治療效果不理想。以我淺顯的認知,任何疾病都應該在未發生前就要預防治療,我所指的“未發生”,是指沒有症狀,而脈象上已出現異常,或者已有輕微的不適,就要治療。另外,治療疾病應該在初期時把握時間,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而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對身體的感受遲鈍,很多時候身體反應不適,而時常忽略,到實在忍受不了,先會去求醫。比如常見的頸椎病,起初頸椎不適、酸痛,大多數人都會忍耐,待疼痛嚴重,甚至頭痛眩暈、手指麻痺,影響正常生活時先會去求醫,而難受的還是自己。 #帶狀皰疹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分享患帶狀皰疹的經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