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療常見病
刮痧|中醫 刮痧對很多疾病有奇效,如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比如家裡有人發燒了,在其後背抹些白酒,用瓷勺刮後背正中線兩側旁開二指寬的那兩條線,從上往下朝一個方向刮,一直刮到起痧為止(大概需要10分鐘)。燒馬上就會退,效果立竿見影。 實際上,刮痧是在調動人體內部的一種康復能力。人有病不一定非得打針吃藥,我們體內就有一個很好的大藥庫,這個藥庫就是自身的經絡系統。比如,心臟不好的人可以經常刮一刮內關(在前臂陰面正中線腕橫紋上三指寬,兩肌腱之間)。 l 刮痧治療肩周炎 肩周炎的主要表現為:早期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晝輕夜重,不能向患側臥。肩關節各項的活動受限,例如,梳頭、穿衣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者屈肘時手摸不到肩,日久可以發生肌肉萎縮,上臂不能上舉、後伸。肩周炎好發於50歲左右的人,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刮痧部位 【頸部】啞門(在入髮際一指寬左右,在頸椎正中)、風池(在入髮際一指寬左右,用兩拇指從頸椎正中分別往兩側一推,推到凹陷處)、大椎(第七頸椎下,即低頭時最高的椎骨下)。 【肩背部】肩井(在兩側肩膀的高點)、天宗(在後背肩胛骨中心)。 【胸部】中府(在靠近肩膀的鎖骨下窩下一指寬處)、雲門(在靠近肩膀的鎖骨下窩裡)、缺盆(脖子下的鎖骨下窩)。 【上肢部】肩貞(在後背腋窩紋頭上一指寬處)、外關(在前臂陽面腕橫紋上三指寬處,兩骨之間)、曲池(屈肘時,肘橫紋外端凹陷處)、合穀(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虎口處)。 【下肢部】足三裡(在膝蓋骨外側下 四指寬處)、條口(在膝蓋骨外側到外踝尖連線的中點旁開二指寬處)。 l 刮痧治療發熱 沿脊背兩側、頸部、胸部肋間、肩肘、肘窩及靦窩等處輕輕刮動,刮至皮膚微紅發紫為止,每個地方刮5分鐘。發熱輕者,每天1次;發熱重者,每天2次。刮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以助發汗。 l 刮痧治療急性胃腸炎 藥症表現在膀胱經循行的路線時,可以刮背部正中線、旁開二指寬的兩側線、旁開四指寬的兩側線、這四條線是膀胱經的所在。自上而下反復刮,直至皮膚出現紅紫條塊為止,每天刮2次。膀胱經上有肝俞(第九胸椎旁開二指寬)、膽俞、脾俞(第十一胸椎旁開二指寬)、胃俞(第十二胸椎旁開二指寬)、大腸俞(第四腰椎下旁開二指寬處)、小腸俞(第一低椎旁開二指寬處)等專管消化系統的穴位,所以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l 刮痧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收縮壓高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90毫米汞柱,伴有頭痛、頭暈、頭脹、耳鳴、眼花、失眠、心悸等症狀,其中頭痛及頭暈為本病的常見症狀;也可見頭部沉重、頸項扳緊感。高血壓一種嚴重危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40歲以上增高迅速。 中醫認為高血壓多因精神緊張、憂思鬱結,或多食肥甘、飲酒過度、使肝腎陰陽失去平衡所致。除應用各類降壓藥物以外,用刮痧療法也有一定的效果。 刮痧取穴部位: 1.百會(在頭頂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2.天柱(在項部人髮際一指寬左右,頸椎正中向外旁開二指寬處)。 3.風池(在入髮際一指寬左右,用兩拇指從頸椎正中分別往兩側一推,推到凹陷處)。 4.肩井(分別在兩側肩膀的最高點) # 刮痧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