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哮喘|中醫 西醫學中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症,此炎症常伴氣道反應性增高,以致患者反覆發作咳嗽、喘鳴、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發作時常有一定的誘發因素,一般於春夏交接或冬天好發。此類症狀特點均與中醫學中“哮病”相為類似。 哮病是一種發作性痰嗚喘咳的疾患,患者常伴有胸悶氣促,喉中痰鳴音,甚則喘不能平卧的表現。 中醫認為“宿痰”是哮病的病理因素,而形成宿痰的主要成因與肺、脾、腎三者功能失調有密切關系。《經脈別論》: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佈,五經並行。肺脾腎與水液的代謝及流通都擔當重要角色。肺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當肺不能通暢水道,氣不化津,水濕內停,則聚而成痰;脾主運化,為生痰之源,當脾運化不利,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則聚而成痰;腎為水臟,主水,為水之下源,當腎氣化不利,水氣不化,則上泛為痰。《景岳全書》:喘有夙根,遇寒即發,或遇勞即發者,亦名哮喘。不少歷代醫家認為宿痰為哮病重要病理因素,再因外邪內因誘發,發而為哮。其中以氣候為發病主要因素,故哮病多發生在氣候轉變之時。 本病總屬邪實正虛,初起時以邪實為要,繼而反覆發作,由實轉虛,久病正虛。因其虛實,分為發作期及緩解期。在治療上應注意平時治本、發時治標的原則。 《丹溪治法心要‧喘》曰:未發以扶正氣為要,已發以攻邪為主。以定立哮喘之治療原則。故在治療方面應辨其虛實,於發作期及緩解期治療執重都大有不同。發作期時以邪實為主,當分其寒熱,以攻邪為主;而緩解期則以本虛為主,細辨其病位,辨其肺、脾、腎之陰陽虛實,治療當以扶正固本為主。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除了中藥治療外,本病患者同時需較謹慎的預防調護,如需注重本病宿根的形成及誘發因素,故應留意氣候改變,適當禦寒措施,防止外邪誘發;宜戒煙酒、肥甘厚膩之品,以防止傷及脾臟而生痰;同時應避免過度勞累及情緒受刺激,誘動宿痰。 # 哮喘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