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帶下病
帶下病 |中醫 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臭氣異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狀者,稱帶下病。正常帶下乃一種無色、質粘、無臭的陰液,其量不多。經間期(即排卵期)、經前期以及妊娠期帶下稍有增多者,均屬正常現象。 本病主要由於濕邪影響任、帶,以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所形成。濕邪有內外之別,外濕指外感之濕邪;內濕,一般指脾虛失運,腎虛失固所致。 1. 脾虛——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思慮過多,情懷抑鬱,肝氣乘脾,損傷脾氣,運化失常,水穀之精微不能上輸以化血,反聚而成濕,流注下焦,傷及任、帶而為帶下。治療以健脾益氣,升陽除濕爲主。 2.腎虛——素體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或房勞多產,傷及腎氣,封藏失職,陰液滑脫而下;亦有腎陰偏虛,相火偏旺,陰虛失守,任、帶不固,火旺迫之,帶下赤白者。腎陽虛者治療以溫腎培元,固澀止帶爲主;腎陰虛者則宜益腎滋陰,清熱止帶。 3.濕熱(毒)——經行產後,胞脈空虛,如因攝生不潔,或因久居陰濕之地,或因手術損傷,以致濕邪乘虛而入,蘊而化熱,傷及任、帶,發為帶下。亦有肝經濕熱下注,或因熱毒蘊蒸損傷血絡,導致帶下赤白者。濕熱者宜清利濕熱;熱毒者宜清熱解毒,佐以祛濕。 日常飲食應該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如魚生、海鮮、壽司以及奶製品。帶下日久,陰液耗損,可致虛實錯雜,或虛者更虛,故宜及早防治。 # 帶下病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