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到腳保暖病不侵
養生|中醫 春去秋來,一年將逝,寒冬漸至,根据中醫”未病先防”原則,應為防寒作好準傋。 頭頸暖: 傳統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寒邪侵襲,易傷陽氣,寒性收引,血氣凝滯,經氣不通,脈絡瘀阻,發為頭痛,甚則因腦血管收縮痙攣,使血壓驟然升高,容易形成出血性中風。另脖子受涼,會導致肩頸部血液循環不暢,輕則誘發肩周炎,重則頸椎的血液供應減少,腦供血就會不足,容易誘發缺血性中風。所以在寒冷季節建議帶帽,頸部覆蓋到肩部的圍巾。 胸暖: 胸部受寒,易傷胸中陽氣,从而心陽不振,無力推動氣血,心脈瘀阻,心胸悶痛,此乃中醫學的認識。胸部容納了人體維持生命主要器官;心臟,隨著年齡增長,動脈硬化、彈性減弱、心肌增厚、心臟負荷加大,低溫狀態下,更易受寒冷而使心臟冠狀動脈縮緊,造成血流不順暢,加劇心肌缺氧、誘發心絞痛,所以寒冬季節應添加保暖內衣,胸部保暖是不容忽視的。 腹暖: 冬天天氣寒冷,人體新陳代謝增強,耗熱量大,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慾食量均增大,加重胃腸負擔,此外,冬季冷空氣吸入後,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使胃腸血流量減少,對於本身慢性胃炎,胃潰瘍的病人非常不利。中醫理論中,脾惡寒濕,喜溫,因而冬季食物宜溫,忌過飽,適當飲食,減輕脾胃負擔。 腰暖: 中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腎為先天之本,人體五臟六腑必需腎陽之溫煦,人體生命活動才得已進行。中年後陽氣降,若腰背保暖不善,風寒之邪通過背部侵入損傷腎陽而致病。固入冬後外出應加背心,每天做腰背保健活動,亦可將雙手、手心搓熱後,捂在腰背處,進行熱腰活動。 手暖: 俗語話十指連心,不但說明手指與心關係密切,與五臟六腑亦有聯繫,如手少陰心經之神門,手厥陰心包經之勞宮,及手太陰肺經之太淵等穴都在手部。冬天易誘發哮喘,慢性肺氣腫,肺心病,如每天用溫水泡手,然後按摩手指、手腕、手背,推搓到有熱感,特別按摩勞宮穴,把手心搓熱,有助於防止心肺疾病發生。 膝暖: 在寒濕季節,膝關節炎最容易發病,因膝關節周圍血管收縮和擴張時間延長,且隨著年齡增長血管收縮、擴張不充分,容易造成關節血液循環不良,同時寒冷可使關節滑液黏度增加,使關節活動阻力增大,疼痛更易出現,加上城市人活動減少,均易引發關節炎。不要忘記冬天防止風寒濕邪侵犯膝關節,戴上護膝是其關鍵。 腳暖: 腳為遠端肢體,血液相對供應少,脂肪薄弱,保溫能力差,而且許多經絡穴位都源於腳部,與心、腦、脾、腎,有直接聯繫,所以做好腳部保暖尤為重要。如體弱者,冬季更宜穿上厚褲、棉鞋,在家宜穿上棉拖棉襪。睡前宜溫熱水泡腳,雙手互搓熱後,可按搓三陰交,涌泉穴,直到有熱感,而熱水泡腳時,以額頭微微出汗為好。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