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思則氣結

科普|中醫 上節提到思慮太過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而除此以外,它還會影響我們一身的正氣運行。《素問・舉痛論》云:「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每種情志都會對我們的正氣帶來不同的影響,而當中思慮會使正氣運行停滯,但若能適時整復情緒,一時的停滯大多不會致病。相反,若不能及時把自己從思慮中釋放出來,正氣長期的運行不暢則可使百病叢生,而當中最常見的就是痛症。 若讀者有持續關注本人的文章,應還記得筆者曾在《疼痛的啟示》一文中指出疼痛一般與受寒關係最為密切,現在卻又說思慮太過可導致痛症,豈非自相矛盾?實際上,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發病過程。首先,中醫第一大原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一個正氣充足、氣血運行流暢的人,即使遇到風寒邪氣,也不會受其侵襲。但精神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多思慮的人,氣血運行則不暢,新生的氣血停結於身體內部、不能外達至四肢及體表,在外的正氣則顯得不足,情況猶如原本守在城牆的士兵都回宮勤王,外圍的防禦力頓時大減。此時,敵人很容易便能攻進城內。《舉痛論》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寒邪乘虛進入人體,使血脈流行凝結不暢則見疼痛,而寒主收引,患者肌肉亦會較為繃緊。 寒邪侵襲經絡後,會否進一步深入臟腑,需視乎患者臟腑正氣的強度而決定。一般來說,思慮太過的病人雖然體表的正氣不足,但因正氣都聚集於軀體內,臟腑的氣血相對還可以,能抵擋寒邪的進一步深入。因此,這類患者多處於寒邪滯留經絡而不去的狀態,除了頭痛、肢節疼痛等經絡痛症外,還常見於鼻敏感、濕疹、蕁麻疹等纏綿難癒的體表疾患。 #科普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思則氣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