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冠後遺症之咳嗽
咳嗽|中醫 早前曾撰文提到新冠肺炎康復者多見咳嗽痰多,並闡述了箇中的病因病機,但最近隨着秋天的來臨,臨床症狀有所變化,故希望藉此紀錄一下。 雖然新冠康復者的症狀仍以咳嗽為主,但相較於三四月時的痰多擾動喉嚨致痕癢咳嗽,近月的咳嗽以咽喉乾燥痕癢為主,痰少、粘著咽喉、難以咯岀,飲溫水濕潤咽喉則可稍事紓緩。 病性明顯有所改變,當為季節氣候變化所致。今年八月七日為立秋之日,立秋標示着夏去秋來的轉捩點。雖然暑氣一時之間未能消失殆盡,但秋天乾燥的氣息逐漸增強,過了中秋節後更趨明顯。病邪以燥邪為主,而溫涼當中又以涼燥居多,當為人們習慣喜涼飲冷,或汗岀後未有適時更衣、受空調寒氣所傷之故。因此,雖然咽喉症狀表現為乾燥,但往往伴有痰白粘咽、頭頸重着、腹脹納呆便爛、苔白厚膩等濕困的症狀。 讀者或許會感到疑惑,又燥又濕,豈不是很矛盾?但病機往往就是如此複雜的,因為人體是多元的,五臟六腑雖然互有關聯,但亦同時各自為政,此寒彼熱,屢見不鮮。以上述病情為例,《內經·素問》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正常生理來說,飲食經口舌進入胃中後,胃會腐化水谷,水谷中的精氣會經由脾氣上輸於肺。當脾胃運化不利、受濕邪所困時,水谷精氣便難以上達肺部。肺失於濡養,肺氣失降,便會岀現咽喉乾燥、咳嗽痰少的症狀。此時,脾胃濕、但肺燥的矛盾病機乃告形成。 面對如斯證情,筆者喜以杏蘇散為主方治之,貪其能溫潤散寒的同時,又能健運脾胃以祛濕。脾胃運化得利,則精氣能上歸於肺;肺得濡養,則燥咳自癒,可為一石二鳥之妙方。 # 咳嗽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