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三方法濕疹不發作
濕疹|中醫 濕疹是一種由多因素導致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又稱濕瘡。濕疹的特癥包括多形性損害、皮損部位對稱、自覺瘙癢、有滲出傾向、反覆發作等。濕疹一般可分為急性發作、亞急性發作和慢性三類,尤其在天氣乾燥或冬季常反復發作。 雖然濕疹二字中有「濕」字,為何發病時反而常見到乾燥的皮損?這與濕疹的特點有關。急性發作期的濕疹以濕熱為主;亞急性期與脾虛不運,內生濕邪有關;慢性期多由脾虛濕蘊基礎上,發展為血虛風燥等證。由此可見,「濕」的病因貫切始終,故治療上無論在哪一階段,都會配伍健脾或化濕的中藥。 (1) 風熱蘊膚證: 常見於濕疹初起或急性發作者,發病過程快,皮損色紅,可見鱗屑結痂,滲出不明顯,劇烈瘙癢。其他症狀包括發熱口乾,舌尖邊紅苔薄白,脈浮數等。治以疏風清熱、化濕止癢為主。 (2) 濕熱浸淫證: 常見於急性濕疹或亞急性濕疹,皮損潮紅伴明顯滲出,可見丘皰疹、水皰,抓破後易糜爛滲出,灼熱瘙癢。其他症狀包括心煩口渴,大便質乾,舌紅苔黃膩,脈滑或滑數。治療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 (3) 脾虛濕蘊證: 常見於亞急性濕疹。皮損以淡紅色丘疹,反覆瘙癢, 抓後可伴或不伴滲出,表面鱗屑。其他症狀包括納呆食少,易疲倦,舌淡胖苔白膩,脈濡。治療以健脾利濕止癢為主。 (4) 血虛風燥證:常見於慢性濕疹。皮損部位色素沉著或伴脫屑,可見皮膚粗糙肥厚,劇癢難忍,遇熱後瘙癢加重。其他症狀包括口乾不欲飲,腹脹,舌淡苔白,脈弦細。治療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為主。 濕疹患者日常須注意三點: (1) 忌用過熱熱水洗澡,擦乾身體後仍會因餘熱致水分流失,誘發瘙癢加重; (2) 忌食辛辣、蝦、蟹、雞、牛、味精等發物,減少體內燥熱致濕疹發作; (3) 慢性濕疹病人需注意適當保濕,尤其洗手或洗燥後應用潤膚產品滋潤皮膚。 # 濕疹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