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遜症的中醫治療
柏金遜症|中醫 柏金遜症的成因是由於腦幹內黑質體的神經細胞退化,令身體未能產生足夠的多巴胺,使腦部指揮肌肉功能下降,肌肉失去控制,因此柏金遜患者會出現手足抖動、動作遲緩、肢體僵硬、平衡障礙,甚至口面肌肉失協調,導致木無表情及說話表達能力下降。大部分柏金遜症確切成因不明,但多與年老和遺傳有關,平均發病年齡為六十歲以上。 中藥治療 柏金遜症在中醫診斷可歸納為「顫證」、「痙病」等範疇,古代醫家多從肝、腎、風方面治療。此病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為肝腎虧虛,標實為風、痰、瘀、毒互結。 治療上以滋補肝腎為主,輔以平肝熄風、活血化痰、解毒散結。常用的方劑藥有天麻鉤藤飲、地黃飲子、鎮肝熄風湯、導痰湯等。中藥亦可根據患者的症狀減輕西藥引起的納呆、便秘、失眠、嗜睡、噁心、低血壓等副作用,大大改善患者生活及心理質素。 針灸治療 頭針:治療柏金遜症常用的頭針選區是運動區及舞蹈震顫控制區。 運動區的上點在前後正中線中點往後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和鬢角髮際前緣相交處。上下兩點之間的連線即為運動區。將運動區劃分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軀幹運動區,治療對側下肢及軀幹部癱瘓。中2/5是上肢運動區,治療對側上肢癱瘓。下2/5是頭面部運動區,也稱言語一區,治療對側中樞性面神經癱瘓,運動性失語,流涎,發音障礙等。舞蹈震顫控制區位於運動區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 體針:以熄風止痙之法選主穴,再根據患者的個別體質和兼證,選取配穴。 運動治療 柏金遜患者有容易跌倒、手腳僵硬等問題,適量運動如:步行、拉筋運動、瑜伽、太極及八段錦等,有助改善活動能力。特別是太極,可增加關節靈活性,有效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同時訓練平衡力、減輕肌肉僵硬。適量運動亦能放鬆情緒,使患者保持身心健康。 #柏金遜症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