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是什麼病
流涎|中醫 唾液/口水是由口腔內三對唾液腺共同分泌出來。西醫認為唾液分泌受到大腦控制,會受到飲食、環境、年齡以及情緒等其他影響。過多的唾液稱為流涎症(Ptyalism)。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會特別容易出現流口水。嬰兒的口腔較淺,到第5個月之後,因唾液腺發育,分泌增加。到第6個月時長出新牙齒,牙齦及三叉神經受到刺激,令唾液分泌增多,導致流涎,這屬正常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口腔深度增加,小孩能吞咽多餘的唾液,流涎就會消失。如果到了3歲以後,流口水仍嚴重,就可能是病態現象。 部分女士會出現”經行流涎”。即是指每逢月經來潮,出現流涎,經淨後自止,是因生理因素而致的周期性發作。另外,婦女在懷孕期間,約第2週到第4週之間,唾液分泌增多也是常見的。戴假牙的人群因口腔受外物刺激,口水分泌也會多。 除此之外,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安眠藥或鎮靜劑的人,流口水也會經常出現。我們在發呆、打瞌睡,過分焦慮或過度疲勞時,偶然還是會口角流涎的。以上情況都不必緊張,但如果情況持續,請務必求醫。 現代醫學認為,流涎症的病因有很多:口腔炎、面神經麻痹、延髓麻痹、腦炎後遺症、吞咽障礙、腦癱、痴呆、帕金森氏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克萊恩-萊文症候群(Kleine-Levin syndrome)、中風……等等,主要跟腦或神經有關。 中醫又怎看法呢? 《素問‧宣明五氣篇》指“五臟化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唾液/口水跟脾、腎有關。 流涎症中醫稱為「涎下」、「口吐涎」、「滯頤」。 《諸病源候論》說:「滯頤之病,是小兒多涎唾流出,漬於頤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 因脾胃素虛或傷于飲冷,耗傷脾胃,致脾氣虛寒,無以輸布津液,氣虛不能攝精,故涎流口角。又或素有蘊熱或恣食膏腴,致脾胃伏火上蒸或心胃火盛,上迫廉泉,津液外溢,故見流涎。或由於稟賦不足,久病失於調理,作息不節,用腦過度,情志傷害等,致腎陽虧耗,陽虛失其溫化之職,則上泛而唾出,故見多唾。治療以補中益氣、溫中去寒、清熱化濕、補腎助陽等治法處理。 但如患者兼有其他症狀,例如口舌不清、口眼歪斜、手足乏力、神情呆滯、發熱、頭面腫痛、嚐睡、易咳易嗆等情況,應到醫院作詳細檢查。 # 流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