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淺談錢乙益黃散

方劑|中醫 益黃散出自錢乙的《小兒藥証直訣》,主治脾胃虛弱及治脾疳,腹大,身瘦。在卷上脈證治法共計81項証治條文中,益黃散出現於其中15條之中,共計出現18次,可見其應用之頻繁。而書中應用益黃散的情況包括︰肝病勝肺、日間發搐、夜間發搐、傷風手足冷、傷風自利、初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瀉身溫涼、傷風吐瀉身溫、傷風吐瀉身涼、夏秋吐瀉、諸疳、胃氣不和、胃冷虛、氣不和、食不消、胃怯汗等。錢乙在書中曾說︰「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由上述所列之情況可見,除了吐瀉、腹脹、傷食等脾胃病之外,咳嗽及慢驚風亦從脾胃論治。 益黃散又名補脾散,其藥物組成為陳皮、丁香(一方用木香)、訶子、青皮、甘草。由藥物的組成可見,其名雖為補脾,但方中除甘草外,並無補益類藥物,反以芳香燥濕,行氣助運之藥為主要組成。由文中可見,當中以脾胃虛冷為主要病機。參考後世對此方的理解,《目經大成》、《醫方考》、《明醫雜著》等均認為此方是用於脾胃虛冷所導致的疾病。胃主受納,脾主消磨,今能納而不能化,責脾虛,土弱不能攝水,寒水反來侮土,故見嘔吐不食,腹痛泄瀉,手足逆冷等症。丁香辛熱溫中,火能生土。二皮辛利,能快膈平肝理脾。訶子之固澀止瀉。甘草味甘補土。由此可見,益黃散的健脾之效乃通過溫中理氣的方法,化脾胃之虛寒,助脾運化,從而達到健脾胃的功效。 在應用上,錢乙應用五臟五行理論,在辨治上著重於五臟辨証之法,在治療上亦注意五臟間的關係。如肝病勝肺中「肝病秋見。肝強勝肺,肺怯不能勝肝,當補脾肺治肝。益脾者,母令子實故也。補脾,益黃散;治肝,瀉青丸主之。」此處肝脾同治,以瀉青丸以平肝氣;並予以益黃散,補其母以實其子,以補脾之法固肺,同時亦可防止肝氣橫逆犯脾。由此可見,錢乙在注重五行生克關係的同時,亦同樣顧護脾胃的功能。 在治療上,錢乙亦按標本緩急進行治療及便用。如傷風手足冷則先治其本︰「脾臟怯也,當和脾後發散。和脾,益黃散;發散,大青膏主之。」因患者脾虛,其症較緩,故在治療前當先和脾,以防發散傷正。又如傷風吐瀉身溫則先治其標「乍涼乍熱,睡多氣粗,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時咳嗽,更有五臟兼見證,當煎入臟君臣藥,化大青膏,後服益黃散。如先曾下,或無下證,慎不可下也。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食也。」急則治其標,先發散,後補脾,靈活運用藥物。 由益黃散的使用上,可見錢乙在治療脾胃上特別強調運化,此法亦可見於同為治療脾胃病的異功散及白朮散上,均注重於運化上。而因應小兒生機相對旺盛,恢復能力強,祛除致病因素後脾胃的功能則可能恢復,故治療小兒病上不應只顧補益脾胃,亦應著重於推動運化,以防過補壅塞氣機。 #方劑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淺談錢乙益黃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