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胃痛

胃痛|中醫 很多人常把“胃痛”掛在嘴邊,肚子不舒服、上腹痛、心口痛,也說自己“胃痛”,到底哪裡痛才是“胃痛”呢?“胃痛”一詞在臨床上也常常帶來一些誤導。因為胃痛不見得是“胃”這個器官有毛病,除上腹部不舒適外,還可能伴隨其他症状。因此要詳細辨別。 如何判斷胃痛? 1. 疼痛位置 胃位於上腹部,胸骨下凹陷處、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將肚子劃分為四個區域,左側偏中上的部分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 2.疼痛時間 胃痛是發生在餐後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後?或在過飢過飽、暴飲暴食等狀況下發生?從飲食的時間、習慣、內容、種類等來辨別。 3.觀察症状 胃痛伴隨症状繁多,如打嗝、脹氣、噁心、嘔吐、腹瀉、胸悶等。例如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餓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胃潰瘍。觀察伴隨症状,有助辨別病症。 4.檢查 經醫生檢查,是最直接且準確的辨別方法。 因此,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的病證,又稱胃脘痛,西醫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下垂等都可見胃痛。有時胃痛得要命,痛到影響睡眠及工作,但不發作時又好像平常人一樣,好煩!其實胃痛是香港人常見的病症之一。 甚麼原因導致胃痛? 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總括為飲食、情緒和體質三個最重要的病因。 1.情緒: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疏泄失調,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則胃脘痛。 2.飲食: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過食生冷肥甘之品,致脾胃受傷,食滯中焦,氣機不利;或因寒涼傷中,胃陽被遏;而有胃痛。 3.體質:病後脾胃受損、素體脾胃虛弱,中陽不振,寒從內生,致脾不運化,胃失和降;或素體胃陰虛或病久陰傷,胃失濡養,胃氣不和;因而胃痛。 如何預防或改善胃痛? 1.良好飲食習慣 多食清淡,少食肥甘,減少過酸、過甜、過咸、過苦、過辛的飲食,戒煙酒。 2.飲食定時定量 三餐應定時,可少食多餐,應少食或不食零食,以減輕胃的負擔。 3.注意營養均衡 飲食應富含維生素,有利於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禦能力,促進局部病變修復。 4.飲食宜軟、溫、暖。 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進食時不急不躁,充分咀嚼食物。注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節,少食生冷食物。 5.調暢情志 盡量避免煩惱、憂慮,保持樂觀情緒,肝鬱氣滯的病人生氣後不要立即進食。 6.改善體質 脾胃虛寒的病人禁食生冷食物,服中藥改善體質。 自我按摩保健 按揉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約四指寬)、脛骨邊緣 方法:按壓足三里穴約10秒鐘後,將手放鬆,可重複15次。或用手指輕輕按揉3分鐘。每天可進行1-3次。 拿捏小腿肚 部位:小腿肚內側1/3處的肌肉部分(腓腸肌內側緣)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與四指相對,稍用力拿捏,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為一次,可重複15次。每日可進行1-3次。 揉腹 方法:先將雙手搓熱,分別以左、右手,順時針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15次。每日可進行1-3次。 按摩時不宜過飽或過飢,應放鬆精神,取舒適的體位,以適當的力度進行。如此堅持一段時間的自我按摩,不僅胃痛可止,有胃腸病者,也可漸改善。如有任何疑問或不適,應在進行按摩前先諮詢中醫師。 #胃痛 #穴位按摩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胃痛
bottom of page